【普法驛站】民法典| 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日常生活中簡稱居委會和村委會。它們解決居民、村民的難事糾紛,傳達上級機關的任務、通知通告,是我國整個行政管理系統里面的毛細血管,連接著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日常生活中簡稱居委會和村委會。它們解決居民、村民的難事糾紛,傳達上級機關的任務、通知通告,是我國整個行政管理系統里面的毛細血管,連接著終端上的每一個細胞。
《民法典》第101條第1款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居委會、村委會的基本特點
_ 群眾性 居委會、村委會跟群眾聯系非常密切;
_ 基層性 居委會、村委會是我國行政管理的最根本之處,毛細血管最接頂端之處;
_ 自治性 居委會、村委會不是行政機關,而是群眾自治組織。它們沒有領導者,鄉鎮政府對于村委會、區政府對于居委會只是指導關系,而非行政上的領導關系。
《民法典》賦予居委會、村委會法人資格
居委會、村委會是我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其職責范圍內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
居委會、村委會按照各級機關的指導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在這過程中,居委會、村委會不可避免地參與各種交易活動、訂立合同、為維護自身權利開展訴訟等,此時居委會、村委會需要一個獨立的名義。但由于沒有法律上的名分,村委會、居委會在很多社會經濟活動中無所適從。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賦予了居委會、村委會法人資格,使其開展社會經濟活動事項更加順暢。
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
使民事活動化繁為簡
若沒有獨立的主體資格,意味著組織體內的成員一起進行各種民事活動,活動不便且交易成本高。《民法典》賦予了居委會、村委會法人資格,使它能以一個人的名義去簽訂合同、登記、參加交易、起訴應訴,起到了法律關系上化繁為簡、降低交易費用,使交易便捷,民事活動更加方便。
有法人資格后,更多事情做起來更便利。例如,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被賦予法人資格后,民政部和各地民政部門陸續為全國的居委會、村委會頒發了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相當于主體的數字身份證,在參與經濟活動中到處都要用到,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參與民事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
《民法典》101條一次性的賦予基層自治組織法人資格,使其以后能夠更方便的參與民事活動,保護自己的權利,也更方便的服務于它所服務的對象,即人民群眾。
未設集體經濟組織的
村委會代行職能
《民法典》第101條第2款
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當下,集體經濟組織尚未有效構建,又需要集體經濟組織行使經濟職權,村委會可以代理行使。在將來,集體經濟組織普遍有效構建起來后,村委會與集體經濟組織要政經分離,各自負責自己的職責。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是什么?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主要起宣傳國家法律法規、調解鄰里糾紛、協助公安機關進行治安管理、代表群眾向上級反映各種問題等作用,它雖然不是行政機關,但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協助基層治理的作用。
《民法典》頒布前后
居委會、村委會主體地位
發生哪些改變?
《民法典》頒布前,居委會、村委會是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它承接著政府與最基層群眾之間的聯系,同時它具備了很多的工作職能,但它只是一個沒有法人資格的組織。
《民法典》頒布后,居委會、村委會具備了法人資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在民事主體以及政府之間、居民之間的民事活動中,身份和地位更加明晰。
在我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數量眾多,為履行其職能需要從事一些民事活動,有了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居委會、村委會開展社會經濟活動事項更加順暢。
一方面居委會、村委會只做履行職能的行為,非履行職能的行為不可以做;另一方面,只要是為履行職能、保護居民利益所涉及到的民事行為,都受法律保護。
據統計,北京目前已有6970個村(居)委會取得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居委會、村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取得法人資格,能使其更好地履行職能,有助于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
居委會、村委會成立之日
即取得法人資格
《民法典》明確賦予了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但是它的主體地位取得的過程、需要的條件是《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規定的。
《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6條
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范圍內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決定。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3條
村民委員會根據村民居住狀況、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眾自治,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原則設立。
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
村民委員會可以根據村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系等分設若干村民小組。
這兩部法律明確規定了居委會、村委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沒有上級領導機關,但有相應指導機關,對于居委會來說就是不設區的市或者市轄區,對于村委會就是鄉鎮政府,當指導機關收到設立居委會、村委會的申請,批準確認之日,就是居委會、村委會成立之日,按照《民法典》規定,成立之日即取得法人資格。
居委會、村委會具有法人資格
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居委會、村委會不可避免的有服務于居民的交易行為,它們成為獨立法人后,有資格簽訂合同進行交易,有自己的財產進行購買,造成損害時以居委會、村委會的名義對外承擔相應的責任。沒有法人資格時,村委會、居委會的債務由財政主管部門、上級指導部門來承擔。當它們成為獨立法人,就是法律上獨立的人,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務,獨立承擔自己行為產生的后果。
電視劇《山海情》中
村委會干部處境有名無實
電視劇《山海情》里,馬得福作為村委會干部,一直想帶鄉親們一起致富,從涌泉村移民來的人家都住在金灘村,但是一直沒有通電,因為要滿60戶人家,才能達到通電指標,為了能給大家順利通上電,馬得福想盡一切辦法拉移民,好不容易超60戶了,3戶移民因條件惡劣中途返回,差一戶達到通電標準,嚴格按照規章辦事的變電所所長不同意通電。
以馬得福為例,我國村委員會基層干部往往經歷著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在土地確權、車輛購置等方面紛紛碰壁,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管理、經營帶來很大阻礙。
若無法人地位
市場活動中居委會、村委會處處碰壁
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不具備法人的條件下,在市場活動中,很多地方會受到阻礙。例如在一些權力確權上,權力要歸屬于一個民事主體,居委會、村委會不是民事主體,沒有主體資格,確定權力的時候,就會遇到阻礙。再如登記制度,需要登記到權利人名下,權利人必須得是民事主體,居委會、村委會如果不是法人,就會屢屢碰壁。當居委會、村委會成為確定的民事主體,對民事主體起作用的制度,也適用于居委會、村委會。
確立法人地位
更有助于居委會、村委會委會明確其權責
確立法人地位,使居委會、村委會的身份、定位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基層群眾組織開展工作服務于民。
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法律地位明晰,就能進一步確定其權、責、利,切實解決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有助于村委會、居委會更好的開展經濟民事活動。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貴州省紫云縣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搞種植,全程指導農戶發展產業,讓村民們的錢包漸漸鼓起來,村支書在農產品豐收后,為了賣出產品上陣帶貨直播。
《民法典》開啟基層建設新時代
居委會、村委會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組織,對管理范圍內的居民、村民,有相應的服務職能,幫助村民直播致富也是其職能之一,《民法典》使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能以自身的民事主體名義做事,另外,居委會、村委會有自我管理職能,即對管理范圍內的居民和村民有相應的管理權限,也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直播帶貨既是服務活動,也是管理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直播帶貨所產生的收入不能成為居委會和村委會的收入,因居委會、村委會不是一個營利組織,本身沒有經濟職能,居委會、村委會是居民、村民的管理者,具體交易的過程和收益,應屬于個人所有。
村委會、居委會法人
要從事為履職所需的民事活動
“法無禁止即可為”不是對于一切主體都適用,居委會、村委會不是營利法人,所以不能從事經營性活動,不能賺取利潤再歸屬于投資人。居委會、村委會的功能和作用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性組織,要從事為履職所需的民事活動,不能“法無禁止即可為”。
線上觀眾
狀告居委會、村委會是行政訴訟嗎?
岳_山
需要根據具體訴由判斷訴訟類型,有時法律法規會賦予居委會、村委會行政審批的職能,例如宅基地的審核,村委會履行的是行政審批的職能,如對審核有異議,該訴訟是行政訴訟。其他一般為民事訴訟。
居委會成立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二條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第六條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范圍內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決定。
《憲法》第一百一十一條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選舉。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的相互關系由法律規定。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一、起訴村委會是否算是行政訴訟?
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因此,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屬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國家行政機關,起訴村委會不屬于行政訴訟。負責人是村委會主任。
民法典對居委會的定義如下: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居民委員會按照居民的居住狀況和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設立。一般以100~700戶居民設立一個居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如下: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2、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
4、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村民居委會是法人嗎
●民法典明確居委會,村委會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意義
●居委會和村民委員會屬于法人
●居委會法人代表有什么意義
●居委會有法人資格嗎
●社區居委會的法人
●民法典居委會屬于法人
●民法典明確居委會,村委會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意義
●村委會居委會是法人嗎
●村委會居委會屬于法人嗎
●民法典關于宅基地糾紛,農村宅基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解讀117: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征收、征用,根據民法典為了什么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宅基地糾紛如何判?,農村宅基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小組是《民法典》中的特別法人,民法典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是什么: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依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買賣宅基地如何處置,民法典宅基地怎么買賣會無效: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關于離婚后子女撫養權及撫養費標準規定,民法典關于離婚子女撫養費的規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中同市廠房搬遷員工賠償嗎,民法典對于公司搬遷的賠償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打廠房搬遷官司律師費用要多少?,民法典醫療事故中醫院承擔什么責任: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宅基地糾紛應該判,農村宅基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中對戶口所在地是否享有永久居住權,民法典戶口所在地永久居住權相關條款解析: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聚焦民法典“物權編”|楊鳳超: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出嫁女土地征收補償?“出嫁女”該不該享受土地征用補償費: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路洋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普法驛站】民法典| 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