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名村民起訴區政府,不管誰贏都是法治的勝利,4月10日下午,3輛大巴車載著160多名村民從五溪村來到溫州中院門口,參加五溪村委會訴龍灣區政府繼續履行行政協議案的庭審。盡管這支隊伍的規模看起來已經相當龐大,但與提起訴訟的1735名村民相
4月10日下午,3輛大巴車載著160多名村民從五溪村來到溫州中院門口,參加五溪村委會訴龍灣區政府繼續履行行政協議案的庭審。盡管這支隊伍的規??雌饋硪呀浵喈旪嫶?,但與提起訴訟的1735名村民相比,來到現場的人占比僅有不到十分之一。
這是一場特殊的“民告官”案件,案由是村集體的灘涂使用權被政府收回后引發的行政協議及行政賠償爭議。由于村委會不同意起訴,該村超過半數的村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以集體經濟組織名義提起訴訟,并成功獲得立案。為保障該案順利開庭,溫州中院啟動了該院最大的法庭。當天,歷經近3個小時審判,審判長稱合議庭已經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待合議庭認真評議后再作認定,后宣布休庭。(澎湃新聞4月15日)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在多個層面上,本案都是一起相當特殊的案件。在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民告官”形式的行政訴訟本來就是少數,由村民集體繞開村委會提起的訴訟更是鳳毛麟角,若是論及參與訴訟的村民人數,本案甚至可以說是“前所未見”。這些特殊屬性,不僅使本案自帶吸睛要素,也賦予了其不容忽視的標志性意義。
在各地對農村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村集體與政府部門發生矛盾或糾紛,不是什么罕見的事。大多數情況下,類似矛盾要么由糾紛雙方協商解決,要么由上級部門入場調解,即便非得對簿公堂,一般也是由村委會提起訴訟。像五溪村這樣的情況,說明政府與村集體之間的矛盾不僅尖銳,而且復雜。如果能夠通過司法途徑,將相關糾紛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好,達成令當事各方都感到信服的結果,無疑是大功一件,同時也能為后來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對提起訴訟的1735名五溪村村民而言,能將本案推進到今天這一步,可謂殊為不易。據澎湃新聞報道,在決心起訴之前,村民們曾幾次向村委會、街道辦負責人反映問題,但均無結果。此后他們才開始思考:有無可能通過行政訴訟來保障村集體利益? 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允許村民自行起訴,但正如他們的代理律師所提醒的:這個規定理論上可行,但在司法實踐中鮮有先例,村民很難組織起來,也很難獲得法院立案。
在這一過程中,部分村民怕麻煩、覺得“民告官”希望不大、受村內關系掣肘等因素,都是橫亙在訴訟路途上的“攔路石”。但是,有意維權的五溪村村民表現出了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行動力,成功團結了大多數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走完了復雜的申請流程。與此同時,受理此案的溫州中院也嚴格依法辦事,進而使本案順利進入司法流程。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正是因為村民和司法部門都相信法治、尊重法治,相關沖突才能在法治框架內以“有秩序”的方式解決。與此同時,作為被告,溫州市龍灣區政府有關領導也表示,他們支持法院的依法判決,對于群眾的合理合法訴求,肯定會從依法行政的角度積極作為。從這個角度上看,不論法院最終如何判決,法治本身都絕不會成為“輸家”。
政府依法施政,便能盡可能減少與民眾的利益沖突。民眾依法維權,則有利于使沖突妥善得到解決。不論當事雙方各占幾分理,法治都是“最大公約數”。在雙方難以協商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與其用“盤外招”斗法,不如在法庭上見真章。對此,社會不妨密切關注這起案件的后續進展,力求使其成為正面的法治標桿。
來源:中國青年報
●村民起訴鎮政府范文
●村民怎么起訴政府
●村民起訴書怎么寫
●村民糾紛起訴流程及費用
●村民狀告區政府案
●村民組起訴的條件
●村民起訴村委會需要什么材料
●村民怎么起訴政府
●村民起訴村委會屬于什么訴訟
●村民起訴村委會步驟
●國家征收土地政策都是什么,土地征收和征用有什么區別: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對象都是誰??廣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對象都是誰??廣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款都是給戶主一個人的嗎?拆遷款分配的法律依據: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最高法案例解讀:2008年后翻建的無證房都是違建?這樣認定不靠譜!
內容審核:楊建峰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1735名村民起訴區政府,不管誰贏都是法治的勝利,村民怎么起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