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1、預征知情權,在征地依法報批前,政府應將預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2、批復結果知情權,土地征收批復文件下達后10日內,人民政府應將批復結果公告給被征收土地的農民;3、土地
1、預征知情權,在征地依法報批前,政府應將預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2、批復結果知情權,土地征收批復文件下達后10日內,人民政府應將批復結果公告給被征收土地的農民;3、土地補償知情權,土地補償征收公告后45日內,國土資源局應將土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公告。
被征地農民工能否享有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貼
這個補貼是指沒有就業的農民,被征地以后,政府給予辦理個人養老保險,并有補貼。每個地方的補貼政策不同,比如在銀川的補貼政策是這樣的:對被征地農民自愿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由市政府按照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同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繳費補貼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全部計入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征地時年滿60周歲的被征地農民,從政府一次性補貼資金到位的次月起,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統一規定重新計發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未滿60周歲的,按自治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繼續參保繳費,至年滿60周歲后辦理領取養老金待遇手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繳費年限按照實際繳費時間(不含一次性躉繳費用年限)計算。
農民征地享有哪些補償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被征地的農民集體和農民個人享有何種權利
1、獲得補償的權利。《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2、獲得安置的權利。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具體辦法,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有保障。在城市規劃區內,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將因征地而導致無地的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在城市規劃區外,征收農民集體土地時,當地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區域內為被征地農民留有必要的耕作土地或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對不具備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無地農民,應當異地移民安置。3、知情權。《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明確規定了征地審批結果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公告。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明確要求,在征地依法報批前,要將擬征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對擬征土地現狀的調查結果須經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確認;卻有必要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要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4、對補償標準申請協調和裁決的權利。《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被征地農民集體和農民個人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可以申請有關人民政府協調和裁決。
被征地農民得到哪些補償
被征地農民有權獲得的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其他土地附著物補償費等。1、土地補償費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2、青苗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3、附著物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4、安置補助費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被征地農民有哪些財產權
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首先是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在這里,最重要的是要確定誰是擬征收地的所有權人,因為這決定了征地補償款歸屬于誰和由誰支配。在似是而非的那些農地所有權人中,第一個要排除的是村委會,當然村官更不是。在多數情況下,擬征收地的所有權人是村民小組(或稱合作社、生產隊)農民集體。其次是被征地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這兩項權利是農民對農地直接享有的使用權,是被征地農民最直接的和最切身的權利。農用地和宅基地一旦被征收,農民就失去了賴以吃飯和棲身的土地。最后是被征地農民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如鄉鎮企業的用地、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的用地以及其它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雖然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在《物權法》中沒有直接明確的規定,但其在有關政策和地方法規中已作為“物權”對待,在實踐中已當做一種“物權”的事實,是不容否認的。以上提及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共四種權利均屬物權,具有直接支配的效力和排除他人干涉的效力。2、農地附著物所有權。農民對于被征收土地上的自己的青苗、房屋等地上設施,享有所有權。3、獲得征地補償權。農地被征收后,被征地農民有權獲得征地補償。征地補償款好比是出賣土地時所得的應收款項。按照《土地管理法》和《物權法》規定,征地補償的項目有四項: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附著物補償費。被征地農民征地補償權的根據,是其對于土地的集體所有權、使用權和附著物的所有權。對于上述四項征地補償費用的歸屬,《土地管理法》沒有作出明確規定。1998年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作出了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安置補助費可直接發給被征地農民。但2004年頒行的《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改變了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規定,它規定“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所以土地補償費最終應主要分配給被征地農民。有的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官擠占、截留、挪用征地補償款,侵犯了被征地農民獲得征地補償的權利。4、拒絕交地權。雖然農民對于農地享有使用權和集體所有權,但這些權利并不能排除國家對農地的征收權,即使農民不同意,中央政府或省級政府仍然有權單方面批準征地。但是政府在行使征地權時,也不能不對農地權利人和土地物權表示起碼的尊重。即使農地已被批準征收,但如果征地補償未按時足額支付,被征地農民有權拒絕向縣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交付土地,有權排除用地單位、施工單位對被征土地的侵占、施工和使用。《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征地補償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定“征地補償安置不落實的,不得強行使用被征土地。”廣東等省以地方法規從正面明確規定:征地補償等項費用未按規定支付的,被征地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交付土地。5、獲得留用地權。征收農民集體土地時,縣級政府應當按被征收土地面積的一定比例,給被征地農民或集體安排留用地,用于發展經濟。留用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屬于被征地農民集體。《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定“在城市規劃區外,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時,當地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區域內為被征地農民留有必要的耕作土地”。按照2009年頒行的《廣東省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留用地管理辦法》規定,留用地按實際征收土地面積的10%至15%安排。6、建設用地入股權。農民集體土地被征收后,農民有權將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有穩定收益的項目,參與分配經營收益。《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定“對有穩定收益的項目,農民可以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7、恢復耕種權。如果耕地被征收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用地單位實際未用而閑置、荒蕪并且還可以耕種的,被征地農民或集體有權要求恢復耕種。
該內容由 李光偉律師 和 律說律答 共創回答法律分析:
1、預征知情權,在征地依法報批前,政府應將預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2、批復結果知情權,土地征收批復文件下達后10日內,人民政府應將批復結果公告給被征收土地的農民;3、土地補償知情權,土地補償征收公告后45日內,國土資源局應將土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公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五條 征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
被征地農民享有以下知情權: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等有關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民;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并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同時,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
一、工業用地征地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
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二、土地征收和征用補償?
農村土地征收的一般程序
(一)預征告知。征地報批前將征地的有關事項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是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國土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這一法定職責就是行政不作為。
(二)現狀調查及確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三)征詢意見,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被征地農民提出的異議和建議,聽證機關應該形成筆錄,該筆錄也是報批時的必備材料。
(四)征地材料的組織、審核及上報。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征地情況調查結果和市縣人民政府擬定的征地補償標準、安置方案,以及建設項目的相關材料,依法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編制建設用地呈報說明書(簡稱:一書四方案),經過縣級人民政府初步審核同意后,由縣級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報批。
(五)征地的審核、報批。市縣人民政府上報的征地材料,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受理,并進行審核。須報國務院批準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后報請國務院批準。
(六)征地公告。經依法批準征地項目后,市縣人民政府和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進行征地的兩公告,即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如果征地項目未獲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準。由發布預征公告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時下發書面通知,取消原預征公告。
(七)兩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權利。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對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會。征地兩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提異議權和聽證權是他們第二次對征地的補償安置的話語權。
(八)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批準和交付土地。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后,公告期滿當事人無異議或者根據有關要求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完善后,將征求意見后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連同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采納情況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級國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民法典規定,對責任田進行征收的,要給予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
●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利
●被征地農民享有16項權利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
●關于被征地農民知道
●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被征地農民政策解讀
●關于認定被征地農民知道征收土地決定
●被征地農民享有16項權利
●征地農民的權利
●被征地農民定義
●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被征地農民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村民依法享有知情權,查詢權,被征地農民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股東知情權案件適格被告的確定,「干貨」(一)股東知情權糾紛實務操作——適格原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被征地農民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怎么辦,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怎么處理: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關于強拆公民是否有知情權,強拆公民是否有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政府征地村民有知情權嗎?在征地的過程中村民有權查看征地文件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被征地農民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被侵犯了怎么處理?,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知情權,被征地農民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如何辦?被征地農民什么時間得到安置: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關于強拆公民有知情權嗎,關于強拆公民是否有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家人被抓24小時家屬有沒有知情權,人被抓了多久通知家屬: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被侵犯了怎么處理?,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村委會與村民簽訂的征地協議有效嗎怎么寫?村委會與村民的知情權和意見表達: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民法典系列(27)農村村民對村集體財產的知情權和查閱權,民法典村民小組是否擁有土地所有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如何辦?被征地農民什么時間得到安置:今日在線補償標準法律咨詢
●2024年農村拆遷出嫁女拆遷補償權益和知情權及參與權如何保障,出嫁女拆遷補償款:今日在線拆遷法律咨詢
●福建勝案:在征收中知情權未得到保障,圣運律師助力爭取合法權益!
內容審核:馮立影律師
來源:臨律-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