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農民知情權,被征地農民在土地征收過程中確實享有知情權。這一權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征地信息公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相關規定,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涉及土地征收的政府信息。這包括征地的目的、范圍、補償標準等關鍵
被征地農民在土地征收過程中確實享有知情權。這一權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征地信息公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相關規定,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涉及土地征收的政府信息。這包括征地的目的、范圍、補償標準等關鍵內容。通過信息公開,被征地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征地相關情況,從而保障其知情權。
二、參與征地決策
雖然土地征收的最終決定權在政府手中,但農民作為土地的使用者,有權參與征地決策的討論和提出意見。政府應當充分聽取被征地農民的意見,并在決策過程中予以考慮。這既體現了對被征地農民知情權的尊重,也有助于提高征地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監督征地執行
在征地執行過程中,被征地農民有權對征地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這包括監督征地補償款的發放、安置補助的落實等。通過監督,被征地農民能夠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同時也能夠及時發現并糾正征地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被征地農民在土地征收過程中享有廣泛的知情權。政府應當充分保障被征地農民的這一權利,確保征地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
1、征地過程中,被征地農民享有哪些知情權和聽證權?
征地是對被征地農民直接權益的處分。因此,在征地過程中必須保證被征地農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和聽證權。
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
征地方案得到批準后,被征土地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應進行征地公告,公告內容包括:
①征地批準機關、批準文號、批準時間和批準用途。
②被征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③征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④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依法報批前應當公告,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有權要求舉行聽證會。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到征地補償款后,應當將征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和分配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上述公告應在被征土地所在的村、組內以書面形式發布;被征收的是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應在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2、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怎么辦?
實踐中,許多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得不到保障,從而增加了糾紛的產生。根據有關規定:
(1)未依法進行征地公告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
(2)未依法進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辦理征地補償、安置手續。
(3)征地決定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未公告或未依法公告,而導致被征地農民對相關事項不知情的,被征地農民申請復議或訴訟的時效期限自被征地農民知道征地事宜之日起計算。
相關法條:《國土資源部關于征用土地公告辦法》
第十四條未依法進行征收土地公告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依法要求公告,有權拒絕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
未依法進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依法要求公告,有權拒絕辦理征地補償、安置手續。
被征地農民享有以下知情權: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等有關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民;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并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同時,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
一、工業用地征地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
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二、土地征收和征用補償?
農村土地征收的一般程序
(一)預征告知。征地報批前將征地的有關事項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是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國土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這一法定職責就是行政不作為。
(二)現狀調查及確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三)征詢意見,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被征地農民提出的異議和建議,聽證機關應該形成筆錄,該筆錄也是報批時的必備材料。
(四)征地材料的組織、審核及上報。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征地情況調查結果和市縣人民政府擬定的征地補償標準、安置方案,以及建設項目的相關材料,依法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編制建設用地呈報說明書(簡稱:一書四方案),經過縣級人民政府初步審核同意后,由縣級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報批。
(五)征地的審核、報批。市縣人民政府上報的征地材料,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受理,并進行審核。須報國務院批準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后報請國務院批準。
(六)征地公告。經依法批準征地項目后,市縣人民政府和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進行征地的兩公告,即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如果征地項目未獲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準。由發布預征公告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時下發書面通知,取消原預征公告。
(七)兩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權利。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對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會。征地兩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提異議權和聽證權是他們第二次對征地的補償安置的話語權。
(八)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批準和交付土地。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后,公告期滿當事人無異議或者根據有關要求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完善后,將征求意見后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連同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采納情況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級國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民法典規定,對責任田進行征收的,要給予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
●征收土地農民的知情權有哪些
●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關于被征地農民知道
●被征地農民的權利
●被征地農民權益保障應包含哪些內容
●被征地農民權益保障
●征收土地農民的知情權有哪些
●關于被征地農民知道征收土地決定有關問題的意見
●關于認定被征地農民知道征收土地決定有關問題的意見定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如何辦?被征地農民什么時間得到安置: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關于強拆公民有知情權嗎,關于強拆公民是否有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家人被抓24小時家屬有沒有知情權,人被抓了多久通知家屬: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被侵犯了怎么處理?,征地時被征地農民應該享有哪些知情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村委會與村民簽訂的征地協議有效嗎怎么寫?村委會與村民的知情權和意見表達: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民法典系列(27)農村村民對村集體財產的知情權和查閱權,民法典村民小組是否擁有土地所有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聽證權被侵犯了,該如何辦?被征地農民什么時間得到安置:今日在線補償標準法律咨詢
●2024年農村拆遷出嫁女拆遷補償權益和知情權及參與權如何保障,出嫁女拆遷補償款:今日在線拆遷法律咨詢
●福建勝案:在征收中知情權未得到保障,圣運律師助力爭取合法權益!
內容審核:王蘭律師
來源:臨律-被征地農民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