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禁毒條例2024全文, 內蒙古自治區禁毒條例2024全文 (2022年7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
(2022年7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國務院《戒毒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宣傳教育、毒品和制毒物品管制、戒毒管理和服務、禁毒工作保障等,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第三條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禁毒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并舉的方針。
禁毒工作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四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平安建設內容。
第五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宣傳禁毒法律、法規、政策和毒品預防知識;
(二)明確成員單位禁毒工作職責分工,協調解決禁毒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三)組織制定和實施禁毒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監督檢查成員單位和下級人民政府年度禁毒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四)組織開展毒情監測、評估、預警工作,建立健全藥物濫用監測預警機制,定期研判毒情形勢,發布毒情通報;
(五)督促落實禁毒工作責任并組織考核,組織開展禁毒示范創建和禁毒重點整治;
(六)承擔上級禁毒委員會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設立辦公室,配備必要工作人員,承擔禁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將禁毒工作列入本單位整體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定期向本級禁毒委員會報告禁毒工作情況。
第六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禁毒重點整治制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禁毒重點整治區域,明確整治工作目標,責令限期整治。
禁毒重點整治區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整治,并定期向上級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報告整治情況。
第七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毒品查緝、毒品案件偵查、吸毒人員查處和動態管控、易制毒化學品購銷運輸管理、娛樂場所和經營服務等場所禁毒管理、本系統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和戒毒康復場所管理,指導和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管理本系統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和戒毒康復場所,指導和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對戒毒醫療機構進行監督管理,對強制隔離戒毒醫療服務進行業務指導等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及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的相關監督管理,藥物濫用監測等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負責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民政、教育、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禁毒相關工作。
第八條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負責禁毒工作的機構和人員,依法開展禁毒宣傳教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指導嘎查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落實有關禁毒措施。
嘎查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將禁毒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加強禁毒宣傳教育,協助做好禁毒相關工作。
第九條 自治區鼓勵組織和個人舉報毒品違法犯罪行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對舉報人予以保護,對舉報有功人員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禁毒宣傳教育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建立健全與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職業教育等相結合的禁毒宣傳教育體系,增強全社會的禁毒意識。
自治區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應當組織編寫、制作禁毒知識讀本、音像制品、互聯網宣傳產品等,運用各類宣傳渠道和宣傳方式對公民進行禁毒宣傳教育。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禁毒宣傳教育基地,免費向社會提供禁毒宣傳教育服務。
第十一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指導和督促各級各類學校完成禁毒知識教學任務。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專題教育、專題講座等方式,通過校園網、校園廣播、閱覽室、宣傳欄等載體定期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中小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學校等方式組織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并及時聯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加。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禁毒宣傳教育,并結合各自工作實際,積極參與禁毒宣傳教育活動。
各級公職人員培訓機構應當將禁毒宣傳教育納入培訓內容。
第十三條 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以及提供互聯網、公共顯示屏等服務的單位,應當開展禁毒公益宣傳教育,刊登、播放禁毒公益廣告。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體育場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當面向社會進行禁毒宣傳教育,提供禁毒宣傳教育讀物。
第十四條 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交通運輸經營者、管理者,應當在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區域的顯著位置設置禁毒警示標識,宣傳禁毒知識。
第十五條 娛樂場所和旅館、洗浴、酒吧、網吧等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設置禁毒警示標識,張貼或者擺放禁毒宣傳品,公布舉報電話,并對從業人員進行禁毒知識培訓。
第十六條 廣播、電視、電影、網絡媒體、文藝演出等運營單位應當遵守國家對涉毒違法犯罪人員從業的禁止或者限制性規定,除進行禁毒宣傳教育外,不得制作或者播出吸毒人員作為主創人員參與的電視劇、廣播、電視、電影、網絡視頻以及代言的廣告等各類節目,不得舉辦吸毒人員作為主創人員參與的文藝演出。
第三章 毒品和制毒物品管制
第十七條 自治區依法對麻醉藥品藥用原植物種植實行管制。禁止非法種植罌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煉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農牧、林業和草原、自然資源等部門以及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開展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巡查,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鏟除。
嘎查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鏟除,并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 禁止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劑中添加罌粟殼、罌粟籽、罌粟苗等毒品原植物及其種子、幼苗或者其他含有毒品成分的物質。
生產、銷售的產品或者產品的包裝、標識和廣告,不得含有毒品、毒品原植物的文字、圖案等元素,但用于禁毒宣傳教育的除外。
第十九條 禁止走私或者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儲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商務、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依法加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流向追溯、責任倒查等機制。
研制、生產、買賣、運輸、儲存、使用和進口、出口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許可、查驗制度的規定,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防止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
第二十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安鈉咖及其前體、配劑的管理,重點普及非法制造、販賣、運輸、吸食安鈉咖的違法性和危害性等知識。
第二十一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的監督檢查。
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對納入處方藥管理的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開具處方。
藥品零售企業應當執行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實名登記、限量銷售、專冊登記、專柜專人管理等規定,對已納入處方藥管理的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憑處方購買,發現超過正常醫療需求,大量、多次購買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
藥品生產、批發企業發現銷售的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可能被用于非法目的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二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和草原、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機關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開展麻黃草采集、收購、運輸核查和流向監控等工作,加強麻黃草管理,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
麻黃草的采集許可,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實施。麻黃草的收購許可,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依法實施。未經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采集、收購麻黃草。未經采集許可或者收購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運輸麻黃草。
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麻黃草收購、產品加工和銷售臺賬,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二十三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現尚未列入國家規定管制的、可以用于制造毒品或者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物質,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對尚未列入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物質,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會同同級衛生健康、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組織專家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根據查緝毒品的需要,建立健全毒品日常查緝機制,配備必要的裝備設施,在邊境地區、交通要道、口岸以及機場、車站等重點區域,對來往人員、物品、貨物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等進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檢查,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交通運輸經營者、管理者應當予以配合。
海關應當依法對進出口岸的人員、物品、貨物以及交通運輸工具進行檢查,以防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第二十五條 郵政、快遞、物流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收寄驗視、實名收寄和過機安檢等制度;發現郵寄、夾帶疑似毒品或者非法寄遞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應當立即停止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相關物品,并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六條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出租屋、閑置廠房、倉庫、養殖場等場所的巡查;發現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房屋、場地的出租人、管理人、物業服務人發現房屋、場地內有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七條 娛樂場所和旅館、洗浴、酒吧、網吧等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當與公安機關簽訂禁毒責任書,加強日常巡查,落實禁毒防范措施,防止場所內發生毒品違法犯罪行為;發現場所內有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八條 公安機關、交通、民航、鐵路等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交通運輸工具駕駛資格和從業資質申領的審核、管理,防止吸毒人員駕駛交通運輸工具。
交通運輸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駕駛人員吸毒篩查制度,組織本單位駕駛人員進行吸毒檢測,并主動接受公安機關的監督檢查;發現駕駛人員有吸毒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駕駛,并向公安機關報告。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依法查處交通運輸經營單位駕駛人員吸毒的,應當通報其所在單位。
第二十九條 出租、出售、出借或者轉讓可以用于制造毒品或者鑒定毒品結構的重點儀器設備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如實記載承租人、購買人、借用人或者受讓人的信息、設備信息、主要用途等情況。
第三十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制作、發布、傳播、轉載有關種毒、制毒、販毒、吸毒的方法、技術、工藝、經驗等涉毒信息。
網絡運營者發現用戶利用網絡進行毒品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傳播毒品違法犯罪信息的,應當立即采取停止傳輸、刪除違法信息、防止信息擴散、留存后臺日志等措施,并向公安機關報告。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互聯網信息管理、公安機關、通信管理等部門應當加強對網絡毒品違法犯罪信息的監測、處置。
第三十一條 金融機構和應當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特定非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組織落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加強對可能涉及毒品違法犯罪資金的監測分析,依法履行涉毒反洗錢義務。
第四章 戒毒管理和服務
第三十二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自愿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相互銜接的戒毒工作機制,將吸毒人員納入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實行分類評估、分級管理、綜合干預。
第三十三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對吸毒人員進行登記并實行動態管控。吸毒人員戶籍所在地與現居住地不一致且在現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由現居住地公安機關負責動態管控,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予以協助;吸毒人員戶籍所在地與現居住地不一致且在現居住地居住不滿半年的,由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負責動態管控,現居住地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第三十四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公安機關、司法行政等部門根據戒毒治療資源情況、吸毒人員分布狀況和戒毒需求,制定戒毒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并將其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第三十五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公安機關、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科學設置、合理布局戒毒藥物維持治療機構和延伸服藥點。
符合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條件的戒毒人員,向戒毒藥物維持治療機構提出申請并經登記后,可以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
戒毒藥物維持治療機構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告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的相關信息。
第三十六條 鼓勵吸毒人員自行到戒毒醫療機構、戒毒康復場所接受戒毒治療。吸毒人員自愿接受強制隔離戒毒的,經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所在地公安機關同意,可以到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
吸毒人員主動到公安機關登記或者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接受戒毒治療的,對其原吸毒行為不予處罰。
第三十七條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社區戒毒康復場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落實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措施。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社區戒毒人員、社區康復人員報到后,及時與其簽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協議,明確具體措施、應當遵守的規定以及違反協議應當承擔的責任等內容。
第三十八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做好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信息對接和出所人員的管控銜接工作。
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機構和人員等資源應當合理整合、優化配置。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推進強制隔離戒毒資源整合工作。
第三十九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專門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或者指導強制隔離戒毒場所開辟專門區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執業醫師和護理人員,收治病殘強制隔離戒毒人員。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利用當地醫療衛生資源,采取院所合作、指定醫療機構、派駐醫務人員等方式,協助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做好病殘戒毒人員的戒毒治療、常規醫療、衛生防疫等工作。
第四十條 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對嚴重殘疾或者患有疾病的戒毒人員,應當給予必要的看護和治療;對患有傳染病的戒毒人員,應當依法采取必要的隔離、治療措施;對可能發生自傷、自殘、自殺等情形的戒毒人員,應當采取保護性約束等措施,并通過實時監控和全程錄像等方式,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監督。
第四十一條 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發現戒毒人員患有嚴重疾病或者自傷、自殘、自殺的,應當及時進行醫療救治,并通知其家屬;戒毒人員死亡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應當立即通知其家屬,并報告司法行政部門、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和駐地基層人民檢察院。戒毒人員近親屬對死亡原因有異議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委托有資格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進行死亡原因鑒定,并依法處置。
第四十二條 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經依法批準所外就醫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應當書面通知戒毒人員戶籍所在地蘇木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現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應當書面通知現居住地蘇木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強制隔離戒毒所外就醫人員的管理參照社區戒毒人員管理執行。
對于健康狀況不再適宜回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應當向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提出變更為社區戒毒的建議。
第四十三條 被依法強制隔離戒毒的戒毒人員是生活不能自理人員的唯一撫養人、扶養人或者贍養人的,公安機關在作出強制隔離戒毒決定的同時,應當立即將該生活不能自理人員的情況通知其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收到通知后,應當立即對前款規定的生活不能自理人員進行妥善安置,并及時將安置情況告知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通知戒毒人員。公安機關應當協助做好安置銜接工作。
第四十四條 對依法可以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或者延長強制隔離戒毒期限的,由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提出意見,報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批準。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意見之日起七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對批準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或者延長強制隔離戒毒期限的,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應當出具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書或者延長強制隔離戒毒期限決定書,送達被決定人,并在送達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決定人的家屬、所在單位以及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對不予批準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或者延長強制隔離戒毒期限的,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告知強制隔離戒毒場所。
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的上級公安機關應當對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或者延長強制隔離戒毒期限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第四十五條 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應當在解除強制隔離戒毒三日前通知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同時通知戒毒人員家屬、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將其按期領回。戒毒人員出所時無人領回,自行離所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應當及時通知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機關。
第四十六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戒毒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提供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和扶持戒毒康復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幫助其回歸社會。
街道辦事處、社區對屬于就業困難人員的戒毒人員提供就業援助服務。
戒毒人員在入學、就業、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戒毒人員的個人信息應當依法予以保密。
第五章 禁毒工作保障
第四十七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禁毒、戒毒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提升信息采集、監測評估、分析研判、預警發布、智慧戒毒、戒毒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向禁毒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及時、準確地傳送禁毒工作信息、數據,實現各成員單位信息共享。
第四十八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禁毒隊伍建設,配備與禁毒工作相適應的工作力量。
第四十九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禁毒宣傳教育、緝毒執法、戒毒管理、病殘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收治等工作。禁毒經費應當科學配置、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五十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培育、扶持醫療機構、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參與禁毒宣傳教育、戒毒治療、戒毒康復指導和吸毒人員心理干預等社會服務。
第五十一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安機關、司法行政、衛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加強對禁毒工作人員的職業保護,防范和減少禁毒工作職業風險。
禁毒工作人員因禁毒工作致傷、致殘、死亡的,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給予撫恤和優待。
第五十二條 自治區鼓勵禁毒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推廣先進的緝毒技術、裝備和戒毒方法,鼓勵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開展禁毒科學技術研究和禁毒人才培養。
自治區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禁毒宣傳、戒毒康復、禁毒社會公益服務和公益事業。
自治區鼓勵對禁毒工作的社會捐贈,并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已經作出具體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娛樂場所和旅館、洗浴、酒吧、網吧等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處3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在顯著位置設置禁毒警示標識的;
(二)未張貼或者擺放禁毒宣傳品的;
(三)未對從業人員進行禁毒知識培訓的。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廣播、電視、電影、網絡媒體、文藝演出等運營單位制作或者播出吸毒人員作為主創人員參與的相關節目,或者舉辦吸毒人員作為主創人員參與的文藝演出的,由文化和旅游、廣播電視等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給予通報批評,并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產、銷售的產品或者產品的包裝、標識含有毒品、毒品原植物的文字、圖案等元素的,由市場監督管理、文化和旅游等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拒不改正的,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非法采集、收購、運輸麻黃草的,由旗縣級人民政府林業和草原、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機關等部門按照職責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并處5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娛樂場所和旅館、洗浴、酒吧、網吧等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未開展日常巡查、未落實禁毒防范措施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發現場所內有毒品違法犯罪活動未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場所內多發、頻發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停業整頓三個月至六個月,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依法吊銷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交通運輸經營單位未建立吸毒篩查制度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交通運輸經營單位發現駕駛人員有吸毒行為,未立即停止其駕駛并向公安機關報告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禁毒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旗縣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行使的處罰權,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蘇木鄉鎮人民政府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進行綜合執法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本條例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內蒙古自治區禁毒條例2024全文解讀
●內蒙古自治區禁毒條例2024全文圖片
●內蒙古自治區禁毒委員會辦公室
●內蒙古自治區禁毒辦
●內蒙古禁毒微信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內蒙古禁毒總隊官網
●內蒙古禁毒教育平臺登錄入口
●內蒙古自治區禁毒條例2024全文圖片
●內蒙古禁毒網競賽題庫
●內蒙古禁毒教育知識答題答案
●《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2022年現行有效: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蒙古自治區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022年現行有效: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蒙古自治區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私自開墾草原面臨5000元-5萬元罰款,2022年現行有效: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棚戶區改造安置方式由棚改居民自愿選擇: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有關事宜的通知: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圣運第2091起勝案】內蒙古自治區勝案:數年間職工安置補償問題未解決,圣運律師助力
● 【圣運第2069起勝案】內蒙古自治區勝案:申請村務公開卻未見完整答復?圣運律師助力維
● 【圣運第2041起勝案】內蒙古自治區勝案:職工的安置補償問題遲遲未解決?圣運律師助力
●【圣運第2015起勝案】內蒙古自治區勝案:區對安置補償申請遲遲未作出答復?圣運律
● 【圣運第1899起勝案】內蒙古自治區勝案:區對安置補償申請視而不見?圣運律師助力
內容審核:羅思章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內蒙古自治區禁毒條例2024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