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2022年最新版出爐,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的通知 惠府〔2021〕27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業經十二屆1
惠府〔2021〕27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業經十二屆172次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16日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規范我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及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集體土地的征收與補償適用《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但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依法征收集體土地的,由縣(區)人民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依據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包括街道辦事處,下同)等有關單位,在縣(區)人民政府的領導和組織下,按照各自職責,依法、積極、主動、按時完成各項征地補償工作。
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的宣傳、實施、指導、監督、管理等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為本行政區域內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的具體實施單位。
市、縣(區)農業農村、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利、林業、審計、市場監管、城管執法、國資、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
第四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以下簡稱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第五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征地補償爭議調解機制,及時調處征地補償過程中的矛盾和糾紛,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及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征地補償行為合法、公平、公正。
第二章征地程序與工作職責
第六條 征收集體土地應當按照下列程序實施:
(一)發布土地征收啟動公告;
(二)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
(三)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四)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發布征地補償安置公告;
(五)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六)依法組織召開聽證會;
(七)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八)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
(九)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
(十)簽訂補償、安置等協議;
(十一)以上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由市、縣(區)人民政府申請征收土地;
(十二)土地征收申請經依法批準后,由市、縣(區)人民政府發布土地征收公告,并組織實施。
第七條 縣(區)人民政府依法征收集體土地的,應當在政府門戶網站和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土地征收啟動公告,公告時間不少于30日。
土地征收啟動公告內容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
自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征地范圍內實施搶栽搶建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第八條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具體工作。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擬征收土地進行勘測、定界,制作征地紅線圖;應用航測、航拍、“國土調查云”等新技術取得擬征收土地的地類、村民住宅、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圖像和數據等信息,為征地補償提供技術支持。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對擬征收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等進行調查和確認。
鄉(鎮)人民政府對擬征收土地上的村民住宅、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權屬、種類、數量等進行調查,調查時應當進行錄像記錄及拍照,調查結果登記表應當由權利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鄉(鎮)人民政府確認,并經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后,在鄉(鎮、街道)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張貼公示。
鄉(鎮)人民政府對村民住宅、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清點、登記、確認、補償的真實性負責。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不明確,或者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及其他權利人不配合調查、登記、確認等工作的,應當依法通過公證等方式確認。
第九條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具體工作由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可以委托具備相應評估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開展。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費用列入征地成本。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對征收土地的社會穩定風險狀況進行綜合研判,確定風險點,提出風險防范措施和處置預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是申請土地征收的重要依據。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由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規定報送縣(區)人民政府審定,并抄送同級政法、司法、信訪、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十條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財政、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情況,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縣(區)人民政府同意后,應當在縣(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和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征地補償安置公告。征地補償安置公告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辦理補償登記期限、異議反饋渠道等內容,公告時間不少于30日。
第十一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意見,做好意見收集整理和保存,并綜合報縣(區)人民政府。
半數以上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召開聽證會的具體工作,縣(區)司法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予配合和協助。
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第十二條 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辦理補償登記。
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按要求向鄉(鎮)人民政府提交下列有關資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身份證件材料;
(二)戶口簿;
(三)結婚證;
(四)土地、房屋權屬證明材料,包括:《不動產權證》《房地產權證》《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及建(構)筑物用地資料、建設報建資料、批準文件、憑證等;
(五)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等;
(六)土地租賃合同;
(七)房屋租賃合同;
(八)營業執照及其他經營證照;
(九)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海域使用證;
(十)工程預結算資料、施工合同、工程驗收資料、資產購買合同和發票等;
(十一)土地、房屋、建(構)筑物、設備、存貨、青苗等補償申報清單;
(十二)與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有關的其他資料。
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提交上述資料的原件和復印件,經鄉(鎮)人民政府有關工作人員核對一致后,在復印件上注明“與原件核對一致”,并由資料提交人和核對人共同簽名確認后留存,原件退還資料提交人。
鄉(鎮)人民政府根據擬征收土地涉及需補償的村民住宅、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情況,向權利人明確需要提供的具體資料。
第十三條 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項目需要測繪、航拍、評估、公證、法律等第三方服務的,應當遵循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搖號、抽簽、政府采購等方式確定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機構確定后,由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委托,并支付服務費用,第三方服務費用列入征地成本。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為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包括與相關當事人商定現場工作時間、收集并提交相關資料、協助配合第三方工作等。
第十四條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征地項目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村民住宅、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進行價值評估的,應當在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評估報告提交期限和方式等內容。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按照評估委托書或者委托合同的約定,向委托人提交初步評估結果報告。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按《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土地征收征用盤整補償及出讓項目評審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惠府辦〔2020〕1號,以下簡稱《評審實施意見》)的規定對初步評估結果報告進行審核。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將經審核的初步評估結果報告送達權利人并在鄉(鎮、街道)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10日。
權利人對初步評估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初步評估結果報告之日起10日內,向資產評估機構提出書面復核評估申請。原資產評估機構應當自收到書面復核評估申請之日起10日內對初步評估結果進行復核,并將復核結果書面告知復核評估申請人。
第十五條 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征地面積、已登記的村民住宅、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情況、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象情況,按照有關標準測算項目征地補償費用。
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負責按規定審核上述征地補償費用并報縣(區)人民政府審定后落實征地補償所需資金,征地補償所需資金應當預存到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指定的專用賬戶。
第十六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市、縣(區)人民政府批準后,縣(區)人民政府委托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直接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委托鄉(鎮)人民政府與被征收土地的使用權人直接簽訂村民住宅補償安置協議、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及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協議。
個別確實難以達成補償、安置等協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說明未簽訂補償、安置等協議的具體情況,依據補償登記結果和補償安置方案提出補償安置的意見,并做好化解風險預案,報縣(區)人民政府。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第十七條 土地征收申請經依法批準后,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政府門戶網站和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土地征收公告并組織實施。
土地征收申請依法批準后,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和補償登記表等資料,嚴格履行審核、審批等程序后,足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拖欠、侵占征地補償安置費用。
第十八條 因征地形成的,不具備獨立種養條件、形狀不規則、確實難以利用或無法利用的夾心地、邊角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經縣(區)人民政府同意后,可參照《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一并征收補償。
第十九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交付土地后未供應土地前,由被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清場、圍擋和管理,確保被征收土地凈地移交給用地單位。
縣(區)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清場、圍擋和管理費用標準,沒有制定費用標準的,應通過評估確定具體項目的清場、圍擋和管理費用。
第二十條 征收工作經費計提辦法: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按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的有關標準計提;非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按照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4.5%計提。
征收工作經費應當按照市、縣(區)的有關規定進行分配、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一條 征地單位足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后,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的期限內交付土地、騰退房屋,并將《不動產權證》《房地產權證》《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海域使用證》等不動產權證及其他相關產權資料原件全部交給鄉(鎮)人民政府,并配合辦理注銷登記等手續。
第二十二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檔案,并在項目征地補償工作完成后3個月內送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章征地補償
第一節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二十三條 廣東省惠州市被征收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照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惠州市征收農用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
第二十四條 征地留用地按照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被征地農民的就業,應當堅持用地單位優先招用、勞動者自主擇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
用地單位招用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招用被征地農民。鄉(鎮)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條件的,應當吸納被征地農民就業。
被征地農民需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由被征地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提出人員名單,經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核實,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后,由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制訂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六條 被征地農民異地安置的,其子女在新居住地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申請轉學的,縣(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核實后,應當統籌安排轉入就近的公辦學校。
第二節 村民住宅補償
第二十七條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所稱村民住宅,包括下列房屋: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戶籍在被征收土地所在的村或村小組、具有宅基地資格權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住宅;
(二)村民或非村民合法繼承的位于被征收土地所在的村或村小組的祖屋;
(三)被征收土地所在的村或村小組的原村民,戶口遷出本村之前建設的合法住宅。
村民住宅應是有建筑基礎,有完好的外墻和屋蓋,層高(或檐高)在2.2米以上,已安裝門、窗、水、電等設施設備,具備居住使用條件的永久性房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結構、磚木結構等結構的房屋。
第二十八條 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后,村、村民小組應當對征地范圍內的村民住宅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后,在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張貼公示7日以上,公示期滿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報鄉(鎮)人民政府。
鄉(鎮)人民政府牽頭組織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管執法等有關部門,依法對征地范圍內的房屋是否屬于村民住宅以及村民住宅是否符合一戶一宅等進行調查、認定。
廣東省惠州市認定為村民住宅的,按照本節規定給予補償。
第二十九條 一戶一宅是指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村民家庭成員符合分戶條件未分戶的,可以分戶。被征地所在村已根據有關規定建立宅基地準入資格名錄庫的,分戶戶主應為名錄庫內人員;被征地所在村未建立宅基地準入資格名錄庫的,分戶戶主應當為具有宅基地資格權的村民。
多戶共有的祖屋或者多戶合建住宅的,根據產權證確定各戶的宅基地面積以及房屋建筑面積;沒有辦理產權證的,應當分別認定各戶的宅基地面積以及房屋建筑面積。
第三十條 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三十一條 村民選擇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的,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并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辦理用地手續。安排宅基地后不再給予置換安置房,也不給予宅基地貨幣補償;選擇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的,房屋建筑物按照《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附件1予以補償。
第三十二條 村民沒有選擇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的,可以根據《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選擇貨幣補償或者等值置換安置房,也可以選擇部分貨幣補償加部分等值置換安置房。
村民選擇貨幣補償或者等值置換安置房后,再申請宅基地建房的,不予批準。
第三十三條 廣東省惠州市宅基地使用權補償面積按下列辦法確定: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取得《不動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按產權證證載面積補償;
(二)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不動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按下列規定確定宅基地使用權補償面積:
1. 1983年《廣東省村鎮建房用地管理實施辦法》實施前建成的村民住宅,且在《廣東省村鎮建房用地管理實施辦法》實施后至土地征收時未擴大用地范圍的,按實測村民住宅占地面積確定宅基地使用權補償面積;
2. 1983年《廣東省村鎮建房用地管理實施辦法》實施后建成的村民住宅,已依法辦理宅基地用地審批手續的,按依法批準的宅基地使用權面積補償;沒有依法辦理宅基地用地審批手續,符合一戶一宅的,按實測村民住宅占地面積確定宅基地使用權補償面積,但每戶村民宅基地使用權補償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超過部分的宅基地使用權不予補償。
第三十四條 廣東省惠州市村民住宅補償面積按下列辦法確定: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及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等產權證的,按產權證證載建筑面積補償;
(二)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及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等產權證的,按實測房屋建筑面積,并按《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經認定后確定補償面積。
第三十五條 村民住宅價值(包括房屋建筑物及其所占用的宅基地使用權價值),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按《評審實施意見》的規定予以確定。
村民住宅價值評估應當綜合考慮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結構、裝飾裝修、新舊程度、建筑面積及占地面積、土地使用權等影響村民住宅價值的因素。
村民住宅設定為國有出讓住宅用地上的房屋進行價值評估的,宅基地使用權價值可按照國有出讓住宅用地評估市場價值的60%確定。
村民住宅價值評估不考慮房屋租賃等因素的影響。
宅基地使用權價值評估統一設定為已“五通一平”,容積率為4.0,但按產權證證載占地面積和證載建筑面積計算的容積率或規劃許可證確定的容積率大于4.0的,可以按產權證或規劃許可證確定的容積率評估。
第三十六條 廣東省惠州市村民住宅權屬人簽訂村民住宅補償安置協議的,給予一次性簽約補助。
一次性簽約補助按照村民住宅建筑面積計算,但每戶住宅計算一次性簽約補助的建筑面積最高不超過480平方米。每平方米補助金額不高于本征地項目安置房評估單價的20%;本征地項目沒有安置房的,每平方米補助金額不高于征地項目周邊普通商品住宅備案平均價的10%。一次性簽約補助的具體標準由縣(區)人民政府確定。
第三十七條 村民安置房建設和置換原則如下:
(一)安置房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范圍內建設的,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范圍外異地建設的,應當使用國有住宅用地;
(二)安置房交付標準,原則上為按照國家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規定,經依法驗收合格的毛坯房。但村民住宅補償安置協議約定按照普通裝修房交付的,應當按照協議約定標準交付;
(三)原則上以村民住宅宅基地使用權價值、房屋建筑物價值和一次性簽約補助之和等值置換安置房,并且應當綜合考慮村民家庭人口、原住宅建筑面積等因素;
(四)安置房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納入征地成本,由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標準支付;
(五)安置房價格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按《評審實施意見》的規定予以確定。
第三十八條 征地項目所需安置房由縣(區)人民政府組織建設。有關安置房的性質、選址、規劃、設計、建設、置換、管理等規定,由縣(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條 鼓勵村民住宅權屬人選擇一次性貨幣補償。對村民住宅權屬人自愿放棄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和安置房,全部選擇貨幣補償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標準按村民住宅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獎勵900元,每戶最高獎勵43.2萬元。
第四十條 村民自行解決臨時住房,臨時安置補助費標準如下:
(一)選擇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或者貨幣補償的,按村民住宅建筑面積和同區位、同類住宅房屋平均市場租金單價(根據房屋市場租金分析報告確定)計算,一次性補助12個月;
(二)選擇房屋置換的,按所選擇的安置房建筑面積和同區位、同類住宅房屋平均市場租金單價(根據房屋市場租金分析報告確定)計算,補助至安置房建成后通知交付使用之日后90日止。
第四十一條 廣東省惠州市搬遷補助費標準如下:
搬遷補助費按村民住宅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補助15元,每戶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補助;需要二次搬遷的,按照相同標準給予二次搬遷補助費。
第四十二條 廣東省惠州市住宅改作非住宅用途的,仍按照住宅評估補償。
住宅改作經營性用途,且經營手續齊全、征地啟動公告發布前仍在實際依法經營的,給予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根據土地征收前房屋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計算辦法如下:
(一)按實際用作經營的房屋建筑面積和同期、同區域、同類經營性房屋市場租金(根據房屋市場租金分析報告確定)計算,給予一次性6個月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二)村民住宅權屬人不同意按前項規定計算補償的,可按土地征收前1年內實際月平均稅后利潤(不能提供納稅憑證或者無法核算稅后利潤的,按上年度本地區同行業平均稅后利潤率計算)和6個月停產停業期限,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按《評審實施意見》的規定予以確定。
村民住宅權屬人與實際經營者的房屋租賃關系由簽約雙方依法解決。
第四十三條 村民住宅權屬人在規定期限內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并搬遷騰退房屋的,給予限時搬遷獎勵。限時搬遷獎勵按住宅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300元,每戶最高獎勵14.4萬元(一戶有多棟房屋的,累計不得超過14.4萬元)。未建成使用的住宅、附屬用房(雜物間、牲畜舍、磚墻鐵皮房、活動板房、簡易房等)不給予限時搬遷獎勵。
房屋補償安置協議的簽約順序與宅基地或者安置房選擇順序掛鉤,先簽訂房屋補償安置協議的,優先選擇宅基地或者安置房。
第四十四條 1983年《廣東省村鎮建房用地管理實施辦法》實施后建成,且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不動產權證》(或《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等產權證)的不符合一戶一宅但不屬于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村民其他房屋占用的土地使用權不予補償,地上建筑物按照《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附件1予以補償,不給予一次性簽約補助和放棄安置房一次性獎勵。支持和配合征地的,可以參照本辦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給予臨時安置補助費、搬遷補助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和限時搬遷獎勵。
第四十五條 未建住宅的宅基地使用權補償辦法如下:
(一)未建住宅的宅基地使用權補償條件:
1.已取得《集體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
2.未取得《集體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宅基地使用權人具有宅基地資格權并經依法批準;
(2)符合鄉(鎮)土地利用規劃、村莊規劃,沒有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3)符合一戶一宅。
(二)未建住宅的宅基地使用權價值,參照《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第三十五條評估確定的宅基地價格補償,或者根據《農村集體土地價格評估技術指引》(中估協發﹝2020﹞16號)等規定評估補償。
第四十六條 根據一戶一宅的規定,每戶村民只能給予一處宅基地補償,對已經得到宅基地補償(包括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貨幣補償或房屋置換)的村民住宅權屬人,除上次征地時重新安排的宅基地被再次征收外,不再給予宅基地補償。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一戶一宅檔案和臺賬,確保不發生宅基地重復補償,確保一戶一宅的落實。
第三節 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補償
第四十七條 被征收集體土地上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包括住宅、商業、辦公、工業、倉儲等房屋,是指有建筑基礎,有完好的外墻和屋蓋,層高(或檐高)在2.2米以上,已安裝門、窗、水、電等設施設備,具備居住、使用條件的永久性房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結構、磚木結構等結構的房屋。
第四十八條 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分類如下: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及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等產權證的房屋;
(二)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及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等產權證的房屋。
上款第(一)項房屋按照產權證載明的權益給予補償。
本條第一款第(二)項房屋,由鄉(鎮)人民政府牽頭組織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管執法等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經認定不屬于違法用地、違法建筑,可以參照合法建筑補償的,按照本辦法規定予以補償;認定為違法用地、違法建筑的,不予補償。
縣(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縣(區)實際,制定具體認定辦法和程序。
被征收集體土地上村民住宅以外的房屋一律采用貨幣補償,不給予置換安置房和放棄安置房獎勵。
第四十九條 村民住宅以外的住宅房屋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補償面積按下列辦法確定: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取得《不動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按產權證證載面積補償;
(二)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不動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住宅房屋,按實測永久性住宅占地面積補償,但每棟住宅補償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超過部分的土地使用權不予補償。
第五十條 村民住宅以外的住宅房屋補償面積按下列辦法確定: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及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等產權證的,按產權證證載建筑面積補償;
(二)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及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等產權證的,按實測房屋建筑面積,并按本辦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認定后確定補償面積。
第五十一條 廣東省惠州市村民住宅以外的住宅房屋,按規定給予房屋建筑物及其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價值補償的,房屋建筑物及其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價值參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評估;按規定不給予土地使用權價值補償的,房屋建筑物按照《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附件1予以補償。
住宅房屋權屬人簽訂住宅房屋補償安置協議的,一次性簽約補助參照本辦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執行,但每棟住宅計算一次性簽約補助的建筑面積最高不超過480平方米;
臨時安置補助費參照本辦法第四十條第(一)項的規定執行;
搬遷補助費參照本辦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執行;
停產停業損失補償參照本辦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執行;
限時搬遷獎勵參照本辦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執行,但每棟住宅最高獎勵14.4萬元。
第五十二條 未建房屋的個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補償,權利人應當提交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及下列資料之一:
(一)《集體土地使用證》《不動產權證》;
(二)未取得《集體土地使用證》《不動產權證》的,應提交《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或縣(區)、鄉(鎮)人民政府依法核發的批準文件以及土地使用權合法來源的相關材料、憑證等。
未建房屋的個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參照本辦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認定為可以補償的,參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評估補償,或者根據《農村集體土地價格評估技術指引》(中估協發﹝2020﹞16號)等規定評估補償。
第五十三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村民住宅以外的住宅土地使用權補償檔案和臺賬。對本鄉(鎮)轄區內的非村民,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含兩次)無產權證住宅房屋的土地使用權價值補償。
第五十四條 征地范圍內的非住宅房屋(包括商業、辦公、工業、倉儲等房屋,下同)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未取得《不動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不予補償;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取得《不動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等產權證的,土地使用權按產權證證載土地用途、面積、使用年期等評估補償。
非住宅房屋按產權證證載建筑面積補償,沒有產權證的,按實測房屋建筑面積補償。
非住宅房屋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價格及地上建(構)筑物的重置價格,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按《評審實施意見》的規定予以確定。
非住宅房屋不給予一次性簽約補助和臨時安置補助費。
第五十五條 征地涉及機器設備、物資等動產搬遷的,搬遷費可以委托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按《評審實施意見》的規定予以確定。
非住宅經營性房屋,經營手續齊全且征地啟動公告前仍在實際依法經營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參照本辦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執行。
非住宅永久性房屋限時搬遷獎勵參照《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第四節 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
第五十六條 廣東省惠州市被征收集體土地上的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按照本辦法附件規定的標準補償。
第五十七條 被征收集體土地范圍內涉及供水、排水、油氣、供電、通訊、有線電視、鐵塔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遷移的,按下列辦法處理:
(一)屬于收儲土地的(包括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等),管線遷移工作列入征地補償工作范圍。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管線業主單位(或管線業主單位委托的單位)協商管線遷移事宜。管線遷移補償應當按照原規模、標準和功能的管線重置價格補償,對因改造、擴容、超過原標準等所增加的費用,由管線業主單位承擔;管線遷移由管線業主單位組織實施,管線業主單位不接受貨幣補償或者不能確定管線業主單位的,管線遷移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管線補償和遷移費用列入征地成本。
(二)不屬于收儲土地的(包括交通運輸用地、特殊用地等),由用地單位或項目建設單位與管線業主單位(或管線業主單位委托的單位)協商管線遷移事宜。管線補償和遷移費用由用地單位承擔。
第五十八條 根據《廣東省殯葬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被征收集體土地范圍內的墳墓需要遷移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報紙發布公告或張貼通告,墳主應當在限期內辦理遷墳事宜,當地殯葬管理部門應予以協助。超過規定期限無人辦理遷墳事宜的,按無主墳處理。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無主墳遷移資料并妥善保存。
縣(區)人民政府應當選擇適當地點設置公益性墓地,為征收集體土地提供遷墳用地。墳墓遷移可以選擇政府安排的墓地,不遷移到政府安排的墓地的,其選擇墓地必須符合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廣東省殯葬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
嚴格控制墓地面積,遷移到政府安排的墓地的,按墳墓(或遺體)2平方米/穴,金埕(或骨灰)2平方米安放4個的標準安排。按標準補償之后,墳墓遷移費、修建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均由補償款領取人承擔。
第五十九條 下列地上附著物和青苗不予補償:
(一)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之后,在征地范圍內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搶栽的青苗;
(二)挖、填土方工程;
(三)土地征收啟動公告發布前已枯死的青苗;
(四)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補償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
第五節 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第六十條 完善本市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所有征地項目必須按規定落實養老保險費。
第六十一條 用地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支付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資金;各級社保經辦機構應落實經辦責任,及時為被征地農民參保對象辦理參保手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落實協管責任,及時向人社部門和社保經辦機構提供征地信息,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用計提和參保對象的審核、確認等工作。
第六十二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導和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落實征地社保資金分配和組織被征地農民參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討論表決資金分配方案,確保資金落實到位。
第六十三條 落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條件的被征地農民,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及其他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辦理。
第四章 責任追究
第六十四條 在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國家和省、市征地補償法律、法規和政策,損害國家、集體利益或個人合法權益的;
(二)違法違規將非村民住宅認定為村民住宅,將非一戶一宅認定為一戶一宅,將非住宅認定為住宅進行補償的;
(三)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四)與被征收人、權利人惡意串通、弄虛作假,騙取補償或補助的;
(五)擾亂征地補償秩序、阻礙征地工作、妨礙依法執行公務的。
第六十五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個人,采取弄虛作假、偽造、涂改土地和房屋權屬、人口等相關材料及其他違法行為騙取補償或補助的,依法追回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六十六條 縣(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并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十七條 對特殊房屋、建(構)筑物(包括特殊宗祠、廟宇、特大墳墓、管線及設施等)及本辦法沒有規定補償標準的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縣(區)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并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對征地工作中按正常程序和標準無法解決的特殊事項,由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提出解決方案,并報本縣(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六十八條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施行前已按《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惠府〔2017〕189號)及其他征地補償規定實施征地補償的項目,可根據有利于征地工作、保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及其他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由縣(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繼續按原政策實施,或者按本辦法實施。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施行前已發布征地預告或土地征收啟動公告但未實施征地補償的項目,按本辦法實施。
第六十九條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市、縣(區)人民政府過去制定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
附件1-1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補償項目
類別
房屋特征
補償標準
備注
(元/平方米)
框架、混合結構房屋
一等
外墻抹灰、內墻及天花乳膠漆等;已安裝門、窗。
1900
按建筑面積計算,不符合相應等級的按下一等。基準層高3.0米,每增加或減少0.1米,相應增加或減少50元/平方米
二等
外墻、內墻及天花抹灰;已安裝門、窗。
1700
三等
外墻、內墻及天花未抹灰;未安裝門、窗。
1200
四等
僅澆筑框架部分
750
基準層高3.0米,每增加或減少0.1米,相應增加或減少25元/平方米
框架、混合結構房屋調整項目
層數調整
房屋以四層為基準,每減少一層增加50元/平方米;每增加一層減少50元/平方米。
按建筑面積計算
內、外墻調整
內、外墻貼瓷片、外墻磚等
100
按實貼面積計算,但不扣除門窗面積
樓地面調整
釉面磚、拋光磚(80×80以下)、馬賽克及同等級裝飾
100
按實貼面積計算
大理石、拋光磚(80×80及以上)、木地板及同等級裝飾
150
天花調整
無造型吊頂天花
50
按實際吊頂面積計算
有造型吊頂天花
100
水電設施調整
室內供電、供水、排水設施明裝
100
按建筑面積計算
室內供電、供水、排水設施暗裝
150
閣樓調整
有固定樓梯,上層高1.8米(含)以上的
500
按閣樓面積計算
無固定樓梯,上層高1.8米(含)以上
300
上層高1.8米以下
150
說明
1、住宅房屋的重置價格補償適用本標準;
2、以上補償標準包含房屋建筑的前期工程費、建安工程費(含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修工程、水電安裝、飄檐、女兒墻等)、配套設施建設費等費用,但不包含房屋所占用土地使用權價值;
3、每棟房屋的補償費等于選定類別的房屋價格加減調整項目。
附件1-2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補償項目
類別
房屋特征
補償標準
備注
(元/平方米)
磚木結構房屋
紅磚、水泥磚、灰砂磚等磚瓦房
檐高3米,內、外墻抹灰,水泥地面
900
檐高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30元/平方米,最高1200元/平方米;每減少0.1米,相應減少30元/平方米。
泥磚瓦房
檐高2.5米,內、外墻抹灰,水泥地面
600
檐高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20元/平方米,最高900元/平方米;每減少0.1米,相應減少20元/平方米。
磚木結構房屋調整項目
內、外墻調整
內、外墻貼瓷片、外墻磚等
100
按實貼面積計算,但不扣除門窗面積
樓地面調整
釉面磚、拋光磚(80×80以下)、馬賽克及同等級裝飾
100
按實貼面積計算
大理石、拋光磚(80×80及以上)、木地板及同等級裝飾
150
天花調整
無造型吊頂天花
50
按實際吊頂面積計算
有造型吊頂天花
100
水電設施調整
室內供電、供水、排水設施明裝
100
按建筑面積計算
室內供電、供水、排水設施暗裝
150
閣樓調整
有固定樓梯,上層高1.8米(含)以上
400
按閣樓面積計算
無固定樓梯,上層高1.8米(含)以上
200
上層高1.8米以下
100
說明
1、住宅房屋的重置價格補償適用本標準;
2、以上補償標準包含房屋建筑的前期工程費、建安工程費(含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修工程、水電安裝、飄檐等)、配套設施建設費等費用,但不包含房屋所占用土地使用權價值;
3、每棟房屋的補償價值等于選定類別的房屋價格加減調整項目;
4、磚木結構的宗祠、廟宇按同等住宅房屋的3倍價格補償。
附件2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房屋附屬物拆遷補償標準
補償項目
序號
補償內容
單位
補償標準
備注
磚墻鐵皮房
1
紅磚、水泥磚、灰砂磚,鐵皮瓦、玻璃鋼波紋瓦等,檐高2.5米,內、外墻抹灰,水泥地面
元/平方米
500
檐高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20元/平方米,最高800元/平方米;每減少0.1米,相應減少20元/平方米。有吊頂的,按實際吊頂面積計算,每平方米增加50元
簡易房
2
石棉瓦房,檐高2.5米(含)以上(水泥地板、石棉瓦、油氈屋面等)
元/平方米
250
不設調整項目
3
石棉瓦房,檐高2.5米以下(水泥地板、石棉瓦、油氈屋面等)
元/平方米
150
4
活動板房,包含地板、天花、水電等配套,活動板房歸原所有權人
元/平方米
300
簡易棚
5
鐵屋架、鐵皮瓦或玻璃鋼瓦面(有圍蔽)
元/平方米
200
不含地面工程
6
鐵屋架、鐵皮瓦或玻璃鋼瓦面(無圍蔽)
元/平方米
150
不含地面工程
7
石棉瓦、油氈紙屋面(有圍蔽)
元/平方米
60
不含地面工程
8
石棉瓦、油氈紙屋面(無圍蔽)
元/平方米
40
不含地面工程
房屋基礎
9
鋼筋混凝土樁基礎,按房屋建筑基底面積
元/平方米
700
僅適用于占地面積120平方米以內的住宅房屋基礎
10
獨立基礎,按房屋建筑基底面積
元/平方米
500
11
條形基礎,按房屋建筑基底面積
元/平方米
400
豬牛欄、廁所
12
紅磚、水泥磚墻,瓦屋面或鐵皮瓦、樹脂瓦屋面
元/平方米
500
13
磚墻水泥瓦或石棉瓦屋面
元/平方米
400
14
簡易豬欄
元/平方米
300
圍墻、擋土墻
15
24墻
元/平方米
180
包含圍墻基礎、圍墻柱,不含圍墻面抹灰,不包括門樓、鐵門,圍墻單面普通抹灰的增加20元/平方米
16
18墻
元/平方米
135
17
12墻
元/平方米
90
18
以上圍墻有貼飾的增加
元/平方米
80
19
石墻、毛石擋土墻
元/立方米
400
隱蔽部分不另行計算補償
水產養殖
20
越冬池棚架(鐵皮瓦面)
元/平方米
40
21
越冬池棚架(石棉瓦、油氈紙瓦面)
元/平方米
20
22
鋼絲繩、薄膜保溫棚
元/平方米
30
水管
23
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直徑小于30厘米
元/米
100
24
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直徑30-60厘米
元/米
200
25
鋼筋混凝土涵管直徑80厘米
元/米
300
26
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直徑100厘米
元/米
400
27
水管(金屬)DN15
元/米
10
28
水管(金屬)DN20
元/米
12
29
水管(金屬)DN25
元/米
15
30
水管(金屬)DN32
元/米
20
31
水管(金屬)DN40
元/米
25
32
水管(金屬)DN50
元/米
35
33
水管(金屬)DN65
元/米
45
34
水管(金屬)DN80
元/米
60
35
水管(金屬)DN100
元/米
80
36
水管(塑料)DN15
元/米
3
37
水管(塑料)DN20
元/米
4
38
水管(塑料)DN25
元/米
6
39
水管(塑料)DN32
元/米
8
40
水管(塑料)DN40
元/米
10
41
水管(塑料)DN50
元/米
12
42
水管(塑料)DN63
元/米
18
43
水管(塑料)DN75
元/米
26
44
水管(塑料)DN90
元/米
36
水泥電線桿
45
高度5米
元/根
200
46
高度6米
元/根
250
47
高度7米
元/根
300
48
高度9米
元/根
350
49
高度12米
元/根
550
固定安裝使用的電線
50
鋁線
元/米
5
51
銅線
元/米
15
變壓器
52
100kVA以下(含100kVA)變壓器
臺
25000
含開關等配套設備
53
100-200kVA(含200kVA)變壓器
臺
30000
含開關等配套設備
54
200-630kVA(含630kVA)變壓器
臺
35000
含開關等配套設備
55
630kVA以上變壓器
臺
40000
含開關等配套設備
其他地上附著物
56
磚砌灶
元/個
800
按灶眼補償,每個灶眼800元
57
水泥地板
元/平方米
40
按厚度5厘米為基數,每增減1厘米相應增減8元
58
磚砌并批水泥的排水溝按砌磚面積
元/平方米
135
59
石砌并批水泥的排水溝按砌石面積
元/平方米
150
60
磚砌并批水泥的水池
元/立方米
300
圍墻平面普通抹灰的增加20元/平方米,有貼瓷片的按實際貼瓷片面積加80元/㎡
61
鋼筋混凝土水池
元/立方米
400
按水池容積計算;有貼瓷片的按實際貼瓷片面積加80元/㎡
62
定型化鋼管立柱鐵皮圍擋
元/平方米
60
63
鐵絲網圍欄
元/平方米
30
64
竹、木片圍欄
元/平方米
15
65
紗網圍欄
元/平方米
5
66
手搖井
元/口
1000
以井深10米為基準深度,每增加1米,相應增加100元/米,每減少1米,相應減少100元/米。無法測量井深的按基準價補償,補償費含手搖把等
67
機井
元/口
3000
以井深10米為基準深度,每增加1米,相應增加100元/米,每減少1米,相應減少100元/米。無法測量井深的按基準價補償,補償費含電機、水泵、水管等
68
水井(井壁砼或磚、石)
元/立方米
500
按井的內徑計算
69
化糞池
元/個
2000
獨立廁所化糞池(房屋內的衛生間配套化糞池,在房屋補償費中包含)
其他地上附著物
70
電動不銹鋼伸縮閘門
元/平方米
900
71
卷閘門
元/平方米
200
72
電動卷閘門
元/平方米
250
73
不銹鋼門
元/平方米
900
74
不銹鋼防盜網
元/平方米
200
75
普通鐵門(鍍鋅管、普通鋼材制作)
元/平方米
100
76
集裝箱房
個
1000
移裝費用
77
空調
元/臺
300
78
家用熱水器
元/臺
100
79
太陽能熱水器
元/臺
600
80
空氣能熱水器
元/臺
600
81
不銹鋼儲水罐
元/個
300
清拆(運)費
82
框架結構、混合結構
元/平方米
50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83
磚木結構
元/平方米
20
84
簡易結構
元/平方米
15
墳墓
85
金埕
元/個
500
不需要政府安排墓地的,另增加500元/個
86
沒有磚、石、石灰、混凝土等建造結構的土墳
元/穴
5000
不需要政府安排墓地的,增加5000元/穴
87
有墓碑、后土,有磚、石、石灰、混凝土等建造結構的墳墓
元/穴
35000
墳墓主體建筑投影面積超過6平方米的,每平方米增加800元;墳墓主體建筑外的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00元;不需要政府安排墓地的,增加5000元/穴
88
陰城(有房屋)
元/座
5000
有房屋的按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增加1800元;不需要政府安排墓地的,增加5000元/座
89
陰城(沒有房屋,有圍墻和硬底化)
元/座
5000
按圍墻內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增加800元;沒有圍墻或者圍墻外的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00元;不需要政府安排墓地的,增加5000元/座
附件3-1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青苗補償標準(果樹)
序號
名稱
規格
單價(元/棵)
每畝最高補償金額(元)
1
荔枝、龍眼
樹冠投影直徑小于0.5米
25
5000
樹冠投影直徑0.5(含)-1米
150
15000
樹冠投影直徑1(含)-2米
300
25000
樹冠投影直徑2(含)-3米
650
40000
樹冠投影直徑3(含)-4米
1000
樹冠投影直徑4(含)-5米
1350
60000
樹冠投影直徑5(含)-6米
1700
樹冠投影直徑6米及以上
樹冠投影直徑6米每棵2000元,超過6米的,樹冠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35元
2
芒果、欖、柿子、蜜菠蘿、板栗、黃皮、枇杷、蛋黃果、青棗、嘉寶果、蓮霧、無花果、山楂、神秘果;
樹冠投影直徑小于0.5米
20
4000
樹冠投影直徑0.5(含)-1米
130
12000
樹冠投影直徑1(含)-2米
300
22000
樹冠投影直徑2(含)-3米
500
30000
樹冠投影直徑3(含)-4米
700
樹冠投影直徑4(含)-5米
900
40000
樹冠投影直徑5(含)-6米
1100
樹冠投影直徑6米及以上
樹冠投影直徑6米每棵1300元,超過6米的,樹冠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20元
3
李、桃、番石榴、楊梅、沙梨、楊桃、油甘、桑葚
樹冠投影小于0.5米
20
3500
樹冠投影直徑0.5(含)-1米
130
12000
樹冠投影直徑1(含)-2米
250
20000
樹冠投影直徑2(含)-3米
400
25000
樹冠投影直徑3(含)-4米
580
樹冠投影直徑4(含)-5米
760
32000
樹冠投影直徑5(含)-6米
940
樹冠投影直6米及以上
樹冠投影直徑6米每棵1030元,超過6米的,樹冠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18元
4
柑、桔、橙、柚
樹冠投影小于0.5米
20
5000
樹冠投影直徑0.5(含)-1米
80
10000
樹冠投影直徑1(含)-2米
150
18000
樹冠投影直徑2(含)-3米
250
40000
樹冠投影直徑3米及以上
樹冠投影直徑3米每棵350元,超過3米的,樹冠每增加0.1米,相應增加10元
5
木瓜
高度1.5米及以下
15
5000
胸徑5厘米以下
30
7000
胸徑5(含)-10厘米
50
10000
胸徑10厘米(含)以上
70
6
蕉類(香蕉、芭蕉、米蕉)
高度1.5米及以下
10
6000
高度1.5(含)-2.5米
40
15000
高度2.5米及以上
50
7
藍莓
果苗高度0.3米以下
20
6000
果樹高度0.3(含)-0.8米
50
12000
果樹高度0.8(含)-1.2米
80
19200
果樹高度1.2米及以上
120
28800
8
火龍果
無水泥柱,苗高(長)0.5米以下
40元/墩;4棵火龍果苗為一墩
5000
有水泥柱,苗高(長)0.5(含)-1米
80元/墩;4棵火龍果苗為一墩
10000
有水泥柱,苗高(長)1(含)-2米,已掛果
160元/墩;4棵火龍果苗為一墩
20000
有水泥柱,苗高(長)2米及以上,已掛果
220元/墩;4棵火龍果苗為一墩
25000
9
葡萄、百香果(離地面0.5米處測量藤直徑)
藤徑1厘米以下
30
7000
藤徑1(含)-2厘米
35
8000
藤徑2(含)-3厘米
45
10000
藤徑3(含)-4厘米
55
14000
藤徑4厘米及以上
在每棵55元基礎上,藤徑每增加1厘米,相應增加18元
18000
說明:沒有采用本標準補償的果樹,每畝最高補償棵數不得超過該果樹科學種植的合理棵數。
附件3-2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青苗補償標準(苗圃場)
單位:元/棵
序號
種類
名稱 規格
高度1.5米以下苗
胸徑5厘米以下
胸徑5(含)-10厘米
胸徑10(含)-20厘米
胸徑20(含)-30厘米
胸徑30(含)-40厘米
胸徑40厘米及以上
1
喬木
榕樹、鳳凰木、臺灣相思、木棉、盆架子、麻楝
5
20
70
200
520
1000
1600
紫薇、秋楓、桃花心木、雞蛋花、樟樹、火焰木、刺桐、幌傘楓、杜英、紫荊、玉蘭、蒲桃、風鈴木、黃槐、黃槿、陰香、水葡桃、白千層、紅千層、發財樹、小葉欖仁、臘腸樹等其他未列名的喬木
5
20
110
230
600
1100
2000
羅漢松、柏樹、九里香、桂花
5
20
115
250
700
1200
2200
黃花梨、沉香、檀香
8
20
120
300
800
1400
2600
每畝最高補償金額(元)
15000
30000
50000
以上樹木如果為截桿種植單價按對應規格的一半計算,每畝最高補償金額相應減半
序號
種類
名稱 規格
冠幅0.4米 以下
冠幅0.4(含)-0.6米
冠幅0.6(含)-0.8米
冠幅0.8(含)-1米
冠幅1.0(含)-1.2米
冠幅1.2(含)-1.5米
冠幅1.5米及以上
2
灌木
杜鵑、大紅花、茉莉、福建茶、女貞、黃楊、連翹、紅繼木、金錢榕、黃金葉、龍船花等,包含未列名的其他灌木。
5
15
25
35
50
60
70
每畝最高補償金額(元)
10000
15000
20000
1.以上灌木如有修剪造型按同規格的2倍計算;
2.如果修剪為綠籬,高度0.5米以下的每平方米120元,高度0.5米(含)至1米的每平方米150元,1米及以上的每平方米180元。
序號
種類
名稱 規格
高度1.5米以下苗
地徑5厘米以下
地徑5(含)-10厘米
地徑10(含)-20厘米
地徑20(含)-30厘米
地徑30(含)-40厘米
地徑40厘米及以上
3
棕櫚
大王椰、假檳榔、老人葵、蒲葵、狐尾椰、霸王棕等其他未列名的棕櫚
10
20
50
130
220
420
500
中東海棗、加拿利海棗、布迪椰子
10
20
60
150
240
450
600
名稱 規格
樹苗
冠幅0.5(含)-1米
冠幅1米(含)-1.5米
冠幅1.5(含)-2米
冠幅2米及以上
散尾葵
10
60
110
200
200元基礎上每增加0.1米,增加20元
每畝最高補償金額(元)
10000
20000
30000
4
草坪
草坪
密度80%以下6元/平方米,密度80%以上8元/平方米
說明:1.青苗按照清點數量、胸徑(或者地徑、冠幅等)和標準計算補償費,計算的補償費總額低于每畝最高補償標準的,按計算的補償費總額補償,高于每畝最高補償標準的,按每畝最高補償標準補償;
2.多種樹木多種規格并種、間種,每畝補償費最高30000元;
3.對上述樹木以外的樹木可參照市場價格相近的樹木的補償標準,也可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后補償;
4.沒有采用本標準補償的青苗,每畝最高補償棵數不得超過該類青苗科學種植的合理棵數;
5.青苗補償之后,由原權利人在規定期限內自行處理;逾期不處理的,視為權利人已經放棄,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清理;
6.樹木胸徑是指喬木主干離地表面1.3米處的直徑,斷面畸形時,測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7.地徑是指地面以上30厘米處的直徑;
8.樹冠投影直徑(冠幅)是指樹冠所覆蓋的地面的直徑;
9.本標準為地面種植類(地苗)補償標準,盆苗、袋苗按相同品種、規格的地苗補償標準的20%補償搬遷費。
附件3-3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青苗補償標準(短期農作物)
地類名稱
菠蘿、草莓、甘蔗、西瓜、香瓜等水果類
水稻及西紅柿、茄子、玉米、花生、馬鈴薯、韭黃、韭菜等糧油、蔬菜類
種植作物已收獲的耕地
耕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等)
每畝最高補償6000元。
每畝補償3000元。
附件3-4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青苗補償標準(林地)
單位:元/棵、元/支
用材林
名稱 規格
胸徑5厘米以下
胸徑5(含)-10厘米以下
胸徑10(含)-20厘米
胸徑20(含)-30厘米
胸徑30(含)-40厘米
胸徑40厘米及以上
松樹、桉樹、杉樹、苦楝樹、南洋楹、荷木、大葉相思及其他樹木
15
30
60
100
150
250
林地上人工種植或天然林,林地郁閉度達0.2以上,且樹木平均胸徑在10厘米以上的,每畝最高補償8000元;荒山每畝補償2000元;其余林地每畝最高補償5000元。
竹子
名稱 規格
直徑2厘米以下
直徑2(含)-4厘米
直徑4(含)-6厘米
直徑6厘米及以上
每畝最高補償10000元
各種竹子
2
5
10
15
附件4
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養殖產品補償標準
項目
補償標準
養殖產品
說明
一般魚類
11500(元/畝)
草魚(鯇魚)、鰱魚(鳊魚)、鳙魚(大頭魚)、鯽魚類、鱸魚類、鯪魚、鯉魚、各種羅非魚、塘虱、南方大頭鯰、淡水白鯧及其他市場價格與前述相同或相近的魚類。
龍虱、蝦類、廣東魴(邊魚、大眼雞)、桂花魚、黃骨魚、生魚、鰻魚、甲魚(水魚)、蛙類及其他市場價格與前述相同或相近的魚類。
不分主養或混養
珍稀養殖類、觀賞魚類
15000(元/畝)
娃娃魚、鱷魚、鱷龜、錦鯉、熱帶魚等觀賞魚主養(不含混養)。
與一般魚類混養的,按一般魚類補償
說明
1.淡水養殖產品按此標準補償,補償費包含養殖損失和養殖設備(增氧機、投料機、水泵、魚網等)搬遷費,不再給予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2.海水養殖類補償標準由有關縣(區)自行制定補償標準;
3.按養殖水面面積計算補償,養殖水面面積是指正常養殖蓄水的水面面積;
4.征地紅線內外水面相連,紅線內施工期間紅線外無法正常養殖的,原則上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紅線外繼續養殖,但措施費用高于紅線外養殖損失補償費的,紅線內、外養殖損失一并補償。
●2020年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地上附著物(房屋)補償標準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惠府〔2021〕27號)
●惠州征收集體宅基地補償標準
●惠州市征收土地補償標準2021
●惠州市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解讀
●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暫行辦法》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容審核:李帥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廣東省《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2022年最新版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