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解決方案,一、宅基地使用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應認定無效:(1)城鎮居民購買;(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準;(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
一、宅基地使用
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應認定無效:
(1)城鎮居民購買;
(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準;
(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4)轉讓行為征得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地隨房一并轉讓;
二、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三、司法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于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于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的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此外,宅基地糾紛還可以通過人民調解來解決。人民調解是指在調解委員會(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規勸疏導,促進糾紛當事人互相諒解,平等協商,從而自愿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群眾自治活動。
1、從宅基地使用權的外部關系來看,其是一項特殊的用益物權,是特殊的財產,不應作為遺產繼承。
在大陸法系物權體系上,宅基地使用權歸屬用益物權。一般而言,用益物權具有財產的性質,應允許流轉、繼承。但宅基地使用權是特殊的用益物權,是一項“特殊的財產”,其特殊性表現為:第一,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無償性。從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農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除交納數量極少的稅費外,無需交納其他費用,原則上是無償取得。第二,宅基地使用權具有人身依附性。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與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密切相關,一經設定即具有極強的人身依附性,禁止流轉。第三,宅基地使用權在功能上具有福利性。宅基地使用權為保障農民“居者有其房”而設立,具有社會保障職能。
宅基地使用權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一項不適于繼承的“特殊財產”:基于取得上的無償性,如允許其繼承,將使繼承人無端受益,有違公平理念;人身依附性決定了它必須因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取得、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消滅而消滅,不產生在不同主體之間的流轉(繼承)問題;而福利性質決定了如果允許繼承,將導致宅基地無限擴大。因此,土地管理法規定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2、從宅基地使用權的內部關系來看,屬于家庭共同共有,不是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共同共有以共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因共同關系的產生而產生,因共同關系的消滅而消滅。在共同關系存續期間,各共有人之間不產生份額問題,對共有財產的全部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不得請求分割共有物。根據學者通說,我國目前主要在以下場合成立共同共有:一是因夫妻關系的存在而產生的夫妻之間的共同共有;二是因家庭關系的存在而產生的家庭共有;三是因遺產未分割而產生的繼承人之間的共同共有。
宅基地使用權是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與家庭關系密切相連。按照共同共有的法理,家庭成員對宅基地使用權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家庭成員之間不產生份額的問題。在家庭關系存續期間,家庭成員不得請求分割,只要家庭關系存在,宅基地使用權的共同共有關系就存在。家庭個別成員的死亡,并沒有導致家庭關系的消亡,也就不會產生宅基地使用權的分割問題,無法形成死亡人對宅基地使用權的個人份額。也就是說,“被繼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權并非其個人財產;“被繼承人”死亡后,家庭關系仍然存在,宅基地使用權沒有分割,仍然是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而非“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既然宅基地使用權并非個人財產,自然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
因依法繼承、分家析產、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互換房屋等導致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申請登記的,申請人應當根據不同情況,提交下列材料:(一)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其他權屬來源材料;(二)依法繼承的材料;(三)分家析產的協議或者材料:(四)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互換房屋的協議;(五)其他必要材料。
宅基地繼承權糾紛的起訴流程是,準備起訴狀和證據向被告人所在地的民事法院起訴。法律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法典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能否起訴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無法協商處理的可以起訴,但起訴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宅基地使用權可否繼承
宅基地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宅基地使用權不屬于被繼承人遺留的合法財產,不能被繼承。宅基地只能在本村集體內流轉。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只是一種使用權,所有權歸村集體。宅基地既不能買賣,也不能繼承,但可以在本村集體內流轉,經過土地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發放證件。
宅基地使用權能否繼承
宅基地使用權可以隨房屋繼承,根據規定,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并辦理不動產登記。被繼承人的房屋作為其遺產由繼承人繼承,按照房地一體原則,繼承人繼承取得房屋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不能被單獨繼承。
宅基地使用權可以繼承
宅基地的使用權不屬遺產,不能被繼承。根據法律規定,公民使用的宅基地,所有權屬于國家或者集體;公民的自留山、自留地,所有權屬于集體。而國家及集體所有的土地是可以依法確定由個人使用的。即公民對自留山、自留地、宅基地等,有依法使用的權利。因為遺產必須是公民個人合法擁有的財產,所以,公民是不能將自留山、自留地、宅基地作為遺產繼承的,而只享有使用權。農民經營的自留地、自留山的收益,如種的莊稼、果木、藥材等,則為農民個人所有。農民去世后,這些收益可以作為遺產由繼承人繼承。另外,因為我國農民使用的自留地、自留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是按家庭人口、勞動能力。以農戶為單位分配的,一般不作過多調整,以保持其穩定性。家庭個別成員死亡,并不妨礙農戶其他成員對自留山、自留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但并不是繼承,只是家庭共同生活人繼續經營和使用。宅基地為居民、村民各戶使用,包括屋基地和院落地,長期不變。宅基地的所有權和公民私房的使用權是分離的,宅基地的所有權屬于國家或集體,私房的所有權屬于私房產權人。宅基地的使用權不屬遺產,不能被繼承,但公民繼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權也就隨著房屋而轉移給新的所有人。這也只是具體執行國家的行政法規,而不是繼承的結果。
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糾紛
1、協議要看具體的簽約對象宅基地轉讓協議的效力要看具體的簽約對象,如果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之間轉讓宅基地的,那么該協議是有效的;如果是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且未獲得集體經濟組織同意的,轉讓宅基地使用權,那么就是無效的。因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為了滿足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居住和生活需要,不能像本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成員進行轉讓。2、協議無效的法律后果是恢復原狀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協議無效的法律后果是恢復原狀,但是由于關系的人的基本居住權和生存權,因此一味的恢復原狀也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因此上海采取了變通的做法,如果房屋尚未交付使用的恢復原狀;如果該房屋已經交付買方居住使用,那么本著尊重和維持現狀的原則處理,駁回產權人要求購買人遷出的訴訟請求。3、如果遇到拆遷怎么辦?宅基地轉讓協議簽訂履行后遇到拆遷的,那么法院可以直接以判決動遷款的歸屬的方式處理雙方之間的糾紛,如果購買人是被集體經濟組織的,那么動遷款均歸購買人所有,如果購買人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者甚至是城鎮戶口的,那么在動遷款分配過程中按照三七開的原則處理。
該內容由 曹慧敏律師 和 律說律答 共創回答●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解決方案怎么寫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解決方案范文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案例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解決方案最新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
●宅基地土地使用權繼承
●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起訴時效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解決方案范文
●宅基地繼承糾紛處理程序一般怎么走
●宅基地房屋繼承糾紛
●一個宅基地可以分為兩個戶口本,一個宅基地兩個戶口本: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房屋過戶拆遷補償歸誰,農村宅基地房子過戶給我老婆,離婚后房子拆遷款屬于誰的: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廣西宅基地確權政策新規2021年,廣西農村宅基地新政策2021: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國家對農村宅基地的政策,中央農村宅基地新政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買賣最新政策,農村宅基地可以買賣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買賣新政策怎樣解讀?,宅基地買賣最新政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宅基地 農村宅基地國家政策都有哪些,現在農村宅基地政策是怎樣的: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安置人必須滿足哪些條件,農村宅基地拆遷安置房應該怎么分配: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2023年北京農村宅基地翻新蓋房政策,北京農村宅基地翻新蓋房政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改革有哪些政策,農村宅基地政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祖宅宅基地新政策,農村怎樣申請宅基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多子女家庭農村宅基地上房屋怎么繼承,多個子女怎么繼承宅基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宅基地拆遷政策的內容,農村宅基地拆遷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繼承最新政策,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繼承: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宅基地被征遷如何異地建房,異地搬遷后農村宅基地怎么辦: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確權新政策解讀,農村確權宅基地確權新政策 房產證: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款怎么分配,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怎么分配,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款: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新土地法對農村宅基地規定,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宅基地的規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2021年宅基地繼承最新政策,農村宅基地繼承新政策2021: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宅基地確權家庭成員有拆遷補償嗎,宅基地確權如果拆遷歸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楊建峰律師
來源:臨律-宅基地使用權繼承糾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