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線下課程累計覆蓋逾293萬兒童、52萬名家長,線上培訓數千萬網友參與。共計298個地方團隊,志愿者講師6321名,腳步貫穿30個省份。
六年,線下課程累計覆蓋逾293萬兒童、52萬名家長,線上培訓數千萬網友參與。共計298個地方團隊,志愿者講師6321名,腳步貫穿30個省份。
一串串數字,是“女童保護”六年來的累累碩果。
▲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女童保護”負責人、鳳凰網公益主編孫雪梅為圣運律所頒獎
從2013年由全國各地百名女記者發起,到2015年升級為專項基金,后聯合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業界專家推動相關制度和法律的完善,填補兒童防性侵教育統計報告領域空白,到如今在偏遠地區實施一校一講師工程“女童保護”,打造“擁抱青春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程等等,女童保護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從萌芽到成長,逐步走向了規模化復制的階段。
2019年5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簡稱“女童保護”)主辦,鳳凰新聞客戶端、鳳凰網公益、風直播進行媒體支持的“女童保護”六周年暨女童保護基金第四屆地方團隊培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女童保護”負責人、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鳳凰網公益主編孫雪梅在“女童保護”成立六周年慶典上表示,公益不僅是一腔熱情,“女童保護”要可持續,真正用專業造福于孩子和家庭。
慶典儀式上,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中國少年文化藝術基金會授予了圣運法務志愿者團隊“優秀團隊”稱號。從2015年“女童保護”基金成立伊始,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王有銀主任就擔任了女童保護基金的法務部部長,負責“女童保護”在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務工作。
近年來,“女童保護”項目發展態勢良好,受益人數和影響力逐年遞增,相關的教材已得到了國家認證。但也有一些人因為法律意識淡薄濫用或者盜用相關內容,為自己謀取利益。女童保護作為公益和專業的組織,自然不能允許這類事情的發生。圣運法務志愿者團隊每年要出具律師函,警戒不法分子的行為。此外,還承擔了具體合同的審核工作。
而圣運和女童保護之間的淵源并非止于此。
早在幾年前,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王有銀主任就曾受邀參加女童保護基金主辦的“保障被性侵兒童民事賠償權”研討會,與眾多民法專家、法官、檢察官以及代理過性侵女童案件的其他律師一同就性侵女童保障制度的完善進行交流與研究。
2015年7月6日,“女童保護”升級為專項基金,設立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下。“女童保護”以“普及、提高兒童防范意識”為宗旨,致力于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王有銀主任被聘任為“女童保護”法務部部長,一直積極以己身之力支持兒童保護事業。
2015年7月14日,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向女童保護基金捐助人民幣10萬元,用于基金更好地開展活動,旨在為將女童保護基金“普及、提高兒童防范意識,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的宗旨從理念宣傳走向真實生活貢獻力量。除善款捐贈外,圣運律師團隊的全體律師還為女童保護基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2016年5月28日,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獲得了由女童保護基金授予的“愛心企業”的榮譽稱號。
2016年4月23日,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參加由鳳凰網和鳳凰衛視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16美麗童行廈門公益慈善盛典”,以10萬元拍得088號公益拍品。該盛典籌集資金分別用于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以及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旗下的“女童保護”基金。
在圣運律師事務所成立7周年晚會上,“女童保護”負責人孫雪梅女士做了精彩致辭,呼吁更多人關注兒童性侵害問題,號召愛心人士共同參與。會上,王有銀主任也表示,公益是一種時時踐行的美德,圣運律所將立足自身,配合加強防侵害教育的同時,堅決支持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與完善。圣運律師事務所是一家有溫度的律所,公益的基因流淌在每一個圣運人的血液之中。人人皆可慈善,為他人送去溫暖、送去關懷、送去歡樂,不僅是一種愛心的表達,而且更體現一種社會責任。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的“圣運”二字,恰好取自道家經典學術著作《莊子·天道》,“運籌帷幄決勝華夏九州”和“奉圣賢之道濟世安民”成為一以貫之的理念。早在2010年,圣運創所之初,就設立了圣運公益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每年投入20萬的“圣運公益基金”,專門用于開展各項法律援助及爭取合法權益行動。
除此之外,圣運還在中國傳媒大學設立獎學金及國際交流基金,獎勵未來從事法律職業的優秀學生。全程贊助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第五屆“薊門縱橫”研究生模擬法庭大賽,提升青年學子法律實務。加強律所與高校法學院的交流合作,促進實踐性法學教育的研究與發展。公益代理2014年大眾新速騰召回案件、財政部拒絕公開“民航發展基金”征收依據案件等。
王有銀常說一句話,上善若水、大愛無邊,樂善好施、扶危救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希望一家律所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體現善行濟世的情懷。
● ● ●
【女童保護基金】
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曝出多起14歲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國各地百名女記者聯合京華時報社、鳳凰網公益頻道、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及中青公益頻道等媒體單位發起“女童保護”公益項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護”升級為專項基金,設立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下。2018年3月,“女童保護”團隊成立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非公募),公開募捐繼續與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女童保護”以“普及、提高兒童防范意識”為宗旨,致力于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
截至2019年4月底,“女童保護”已在全國30個省份相繼開課,培訓志愿者數萬人。通過與地方婦聯、教育局、團委等部門的合作,培訓當地教師授課,使得兒童防性侵教育覆蓋面大大拓寬,覆蓋兒童超過293萬人,覆蓋家長超過52萬人。此外,還定期進行線上培訓和講座,目前各個平臺上已有上千萬網友參與。
在普及兒童防性侵知識的同時,“女童保護”聯合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業界專家,推動相關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例如參與推動了取消嫖宿幼女罪并入強奸罪從重處罰、全面建立處理兒童性侵案件“一站式”詢問機制等;每年還發布全國媒體公開曝光的兒童被性侵案例統計報告和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為相關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填補領域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