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莊子?天道》。 圣運二字,散發著替天行道的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莊子•天道》。
“圣運”二字,散發著“替天行道”的樸素情感,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的名字就取自于此。圣運律所成立9年來,“運籌帷幄決勝華夏九州”和“奉圣賢之道濟世安民”成為一以貫之的理念。雖然3年行政案件累計勝訴2000多件,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在善行公益的路上,圣運一直沒有停歇……
潛心研究 期待推進公益法
公益法律事務在我國方興未艾,作為一項新型的法律制度,當前在法學界還沒有統一的概念和定義。通常將公益法律事務定義為“法律專業人員接受法人、公益組織或者自然的委托,為其提供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基本特征即非盈利性與無償性。公益律師因經濟問題和社會地位偏低造成公益法律力度和廣度不夠。圣運律師事務所作為一家專注于行政法律事務的專業化律師事務所,在長期的辦案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爭取合法權益的難處。也因此,圣運非常注重公益爭取合法權益事業。
早在2010年,圣運創所之初,就設立了圣運公益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每年投入20萬的“圣運公益基金”,專門用于開展各項法律援助及爭取合法權益行動。2014年,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公益法律電商項目啟動,開辟了公益法律事務新的領域與理念。
最近,作為人民網慕課法學院的合作平臺,圣運律所也將籌備設立公益法研究院,讓更多的法律人士參與到公益法研究領域,助力公益法律事務的發展。“為什么如此熱心公益法律事務?”王有銀說,因為想讓社會更美好。
作為中華志愿者協會代表,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劉曉剛律師介紹說,今年是圣運律師事務所走上公益道路的第九個年頭,這些年來,圣運律師事務所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處處體現著大所的責任與擔當,今后也將用實際行動沖在公益法律事業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