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維權途徑有哪些?,1、雙方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協商,達成協議。2、調解程序。不愿雙方自行協商或達不成協議的,雙方可自愿申請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對調解達成的協議自覺履行。調解不成的可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直接申請仲裁。3
1、雙方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協商,達成協議。
2、調解程序。不愿雙方自行協商或達不成協議的,雙方可自愿申請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對調解達成的協議自覺履行。調解不成的可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直接申請仲裁。
3、投訴。勞動者在權益受到用人單位或非法職業中介機構等侵害時,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
根據《勞動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者對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體投訴,投訴人可推薦代表投訴。投訴應當由投訴人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遞交投訴文書。書寫投訴文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投訴,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筆錄,并由投訴人簽字。
4、行政復議。勞動者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根據《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部門或具有行政職能的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5、仲裁程序。當事人一方或雙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庭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作出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調解書或裁決書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程序是人民法院處理勞動爭議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說,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沒有經過仲裁程序的勞動爭議案件。
6、法院審判程序。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將對方當事人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審理,實行兩審終審制。法院審判程序是勞動爭議處理的最終程序。
結語:
農民工維權討薪這種事,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法律來維護,避免出現組團鬧事,甚至集體斗毆事件,很多時候過激的行為導致討薪不成還觸犯了法律,最終得不償失,所以,建議日后農民工在維權道路上要學法、懂法、用法。
法律分析:農民工跟普通勞動者相同,根據法律規定,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法律分析:農民工勞動維權可以找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維權,勞動監察部門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
法律依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
●農民工維權的途徑有什么,農民工維權法律應該怎么規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民工維權的途徑是什么,農民工維權法律應該怎么規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淮安市農民工工資拖欠找誰?淮安市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欠農民工多少錢才能起訴立案,欠農民工錢多少錢可以起訴: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民工工地工傷骨折沒人管怎么辦,農民工在工地上受傷骨折怎樣賠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拖欠農民工工資去哪里申請勞動仲裁,拖欠農民工工資公司找勞動仲裁有效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不給農民工工資如何辦?農民不簽字征地如何辦: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不給農民工工資怎么辦?農民不簽字征地怎么辦: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淮安市農民工工資拖欠找誰?淮安市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補償標準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李娜娜律師
來源:頭條-農民工維權途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