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朋友的房屋,房屋產權登記用途為住宅用房,但已經取得了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這種經營性質的住房,因為臨街、地處人流集中的區域,
一些朋友的房屋,房屋產權登記用途為住宅用房,但已經取得了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這種經營性質的住房,因為臨街、地處人流集中的區域,給房主帶來很大的經濟收益。這類房屋遇到征收,征收方常以“登記性質是住宅”為由,僅按照住宅補償,對此,最高法的相關案例明確,“住改非”房屋時應補償停產停業損失。今天圣運律師事務所王有銀主任為大家進行詳細解讀。
“住改非”合不合法?
有的征收方會說,住改非違背了房屋登記的性質,是不合法的。王有銀主任提示,這樣的說法站不住腳。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法不禁止即自由。我國《民法典》賦予了所有權人權利,在不違反法律規定以及不侵犯他人利益情況下,可以物盡其用。
“住改非”合不合法
案例:最高法支持“住改非”補償停產停業損失!
貴州的楊女士在本村合法擁有一處宅基地,并取得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權證。利用當地溫泉景區的便利優勢,楊女士辦理了餐飲服務許可證,開辦溫泉景區農家樂。在開辦農家樂不久,楊女士的房屋就被納入征收范圍內。由于楊女士對補償款金額并不滿意,補償事宜一直僵持不下。
直至2019年,楊女士針對補償事宜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最高法將該案作為典型案例在《人民司法(案例)》中進行評析,認為楊女士的農村集體土地已于2012年被批準征收,補償金額未達成一致,且房屋也一直未拆除。時隔多年,應當根據《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標準給予補助。
關于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住改非”的房屋由于要適應經營情況,其中的裝修建筑等費用比住宅配置一般更高,法院認為,應按照縣政府制定的房屋征收與安置補償方案補償停產停業損失,并給予待工人員公平、合理的補償。
最后圣運律師要提醒您的是,“住改非”的補償問題各地區采用的補償標準均有一定不同,被拆遷人應及時多了解本地的具體政策和規定,如果對補償有異議的,一定要及時咨詢專業拆遷律師,必要的時候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
圣運經典案例:從補償0元變100平米有證商鋪
徐州的老李在上個世紀90年代建造了一百多平米的房屋自己居住,為了維持生計,申請了營業執照并在自己的房子里進行經營。后遇到征收,征收方不僅不給他相關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還以無證為由認定房子為違建。
王有銀主任接到案件后,迅速制定了辦案策略:
第一步:收集證據:申請政府信息公開!
第二步:行政訴訟:請求依法確認被告強制拆除行為違法!
第三步:補償到位:與征收方協商,加快補償進度。
最終,經過律師和政府協商,李先生的案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將獲得另外一處100平米的有證商鋪。老李獲得了100平米的有證商鋪作為補償,并給圣運律師送上錦旗。
王有銀律師要提醒您的是,“住改非”的補償問題各地區采用的補償標準均有一定不同,被拆遷人應及時多了解本地的具體政策和規定,如果對補償有異議的,一定要及時咨詢專業拆遷律師,必要的時候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