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是,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2024年3月29日,《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條例》共三十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
2024年3月29日,《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條例》共三十九條,針對城中村改造中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例如集體土地怎么收、征收補償標準怎么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保障性住房建設、村民的社會保障等。
亮點解讀:
1、相關主體分工細化:市政府統籌,區政府組織實施,街道辦事處、鎮政府協助。第五條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城中村改造工作,建立城中村改造協調工作機制,制定城中村改造重大政策措施,審定改造計劃、資金安排和改造方案等。
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協助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城中村改造工作。
第六條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和管理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城中村改造規劃和用地管理工作。
市、區人民政府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城中村改造工作。
第七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了解、反映居民、村民的改造需求,組織居民、村民有序參與城中村改造。
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城中村改造資金平衡方案,統籌區域內改造資金安排。
2、啟動程序征詢村民意愿: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第十八條拆除新建類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之前,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改造意愿征詢,經改造項目所在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和三分之二以上十八周歲以上村民同意后,納入城中村改造年度計劃并啟動改造。
3、確權程序:影響被征收人權益的調查結果應由權益人簽字確認。第二十一條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土地征收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按規定進行土地現狀調查,調查結果應當由擬征收的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字確認。
個別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因客觀原因無法確認或者拒不確認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在調查結果中注明原因,申請公證機構對調查行為和調查結果進行證據保全,并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鎮街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示,時間不少于十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有異議的,應當及時核查處理。
4、補償標準規范: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第二十三條征收集體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補償標準,以及征收土地涉及的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青苗的補償標準由區人民政府擬定并按規定報請批準后公布實施。
征收補償一律按照經依法依規批準公布的標準公開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提高、降低或者另行補償。
5、不具備拆除新建條件的替代措施及后續權益保障第三十條對不具備拆除新建條件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應當采取局部修繕加固、功能轉換、質量提升、建筑節能改造、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等方式開展經常性整治提升,防控風險隱患。
第三十一條城中村改造地塊除安置房外的住宅用地及其建筑規模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建設保障性住房,可以綜合交通、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產業布局等因素按區域統籌調節。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的建設量較自身改造建設量有節余的,優先建設保障性住房。
第三十五條實施拆除新建的城中村村民,依照法定程序轉為城市居民戶口后,應當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村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被征地村民社會保障相關工作。
●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是什么
●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是
●中國城中村改造
●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是哪一年
●全國城中村改造計劃
●2020國家城中村改造最新政策
●我國城中村改造的現狀
●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是
●8個城中村改造試點項目
●啟動203個城中村改造
內容審核:劉超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