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運律師提醒:買賣雙方最好事先簽署合同,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出去玩買了一件很貴很漂亮的衣服,回來后卻發現穿到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時興起買了一些拍攝設備,按了兩次快門以后就放在家里落灰……于是,不少人選擇“以租代買”來降低成本。對此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出去玩買了一件很貴很漂亮的衣服,回來后卻發現穿到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時興起買了一些拍攝設備,按了兩次快門以后就放在家里落灰……于是,不少人選擇“以租代買”來降低成本。對此,律師表示,“以租代買”雖然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省了錢,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潛在風險,商家與消費者都需要保持警惕。
服裝租賃店開了整條街,市民排隊體驗
4月12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老門東附近的剪子巷,沿街的商鋪七成都是服裝租賃店,即便是在工作日的下午,各個店里也陸續有人前來咨詢。其中一個店鋪的店員說,他們店主要提供漢服與旗袍的租賃,還有部分是比較華麗的、適合濃妝拍照的衣服,“一套衣服買回來大幾百到上千元不等,出租的價格為89元一天。”
剪子巷的服裝租賃店
正在店內挑選旗袍的原女士表示,她與男友是從廣東前來南京旅游的,“我有旗袍,帶出來弄臟了還要去干洗,再說我自己也不會做旗袍的妝造。”她說,自己預約了下午南京博物院的票,準備來租一件旗袍去民國館拍照。
正在租賃服裝的顧客
走進老門東,幾步便有穿著漢服游玩拍照的女生,她們走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下,頗有“穿越”之感。“我的生日就要到了,來這里租個衣服拍照留念。”一位小姐姐說,成套漢服的價格比較高,“日常也沒法穿,對于這種‘次拋’的衣服還是租賃比較好。”
老門東內穿漢服的游客
減少成本避免踩雷,電子產品租賃火爆
珠江路的未來城主要售賣電子產品,其中也不乏產品租賃服務。不同型號的相機、不同焦段的鏡頭都擺在玻璃柜里,等待客人的挑選。“租賃價格看物品本身的價值,比如說鏡頭,上萬的鏡頭租賃價格為每天100多元。”一名店主說,選擇租的人很多,大多以學生為主,還有一些攝影師。
電子產品店
在采訪過程中,市民蘭先生正好來還鏡頭取押金。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以前買過長焦鏡頭,拍拍花和鳥,有一次出去旅游弄丟了。“我本來想再買一個的,但太貴了,將近兩萬元,想著用到的時候也不多,就租著使用了。”這次,蘭先生租用鏡頭花了120元。
待出租的相機鏡頭
雖然“以租代買”能省錢,但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租用貴重物品,要交押金,有的押金還不低。如果不小心損壞了,還要賠償。“押金為一萬五這樣的,看機器的新舊程度,出租前我們也會和客人溝通,檢查沒問題后再交付。”店主說,每個機器的押金也不一樣,看當時的市場價格,會比市場價格稍微高一點點,出租前后都會當著客人的面檢查,還回來有問題就需要定損,維修價格需客人承擔。
律師:伴隨著一些潛在風險,最好事先簽署合同
隨著租賃行業的不斷發展,可租賃的產品也愈加豐富,“以租代買”消費模式減輕了客戶支付壓力,成為熱門的銷售方式。日前,市場上提供租賃的產品大多是單價高、使用頻次低、更新換代頻繁的商品。不過,這種普遍“以租代買”的模式伴隨著一些潛在風險,為此,現代快報記者咨詢了江蘇共盈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石磊。
周石磊認為,“以租代買”對消費者潛在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合同有效性和條款理解)、物品質量風險(物品可能存在質量問題)、隱私風險(尤其是電子產品的個人隱私泄露)、經濟風險(長期租賃可能導致支出超過一次性購買成本)。
“首先,消費者要選擇信譽好的租賃平臺或商家,有助于降低法律和信用風險;其次,要仔細閱讀平臺協議及合同條款:確保自己了解各項條款,尤其是關于租賃物品的描述、租賃期限、租金支付、維修責任、違約責任等內容;妥善保存租賃物品的使用和維護記錄,以備維權之需;在使用租賃的電子產品等涉及個人信息的物品時,確保采取適當的隱私保護措施。”周石磊強調,一旦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通過正當途徑維權。
他建議,在租賃物品前,經營者和消費者可以簽署合同,明確責任,避免后續糾紛。消費者在享受“以租代買”帶來的便捷和經濟效益的同時,要采取相應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尹翼星 文/攝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內容審核:苗佳律師
來源:頭條-圣運律師提醒:買賣雙方最好事先簽署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