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農村土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1、征收農村的土地的法定條件是什么?根據法律的規定,征收或者征用集體土地的前提條件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即,無論政府是永久性地征收農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還是臨時征用農民集體土地
1、征收農村的土地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根據法律的規定,征收或者征用集體土地的前提條件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即,無論政府是永久性地征收農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還是臨時征用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其征收、征用的目的,都必須是為了公共利益。但是,以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征用集體土地時,其目的不能泛化和抽象化,而應具體化。
2、公共利益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學者們認為對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是某一個或幾個標準可以明確的,它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標準來進行判斷:
(1)法定性標準。是指公共利益必須通過法律來確定,只有屬于法律明確規定的屬于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的范圍的事項,才能夠對公民的房屋予以征收。
(2)公眾收益標準。是指公共利益必須是能夠讓不特定的多數人享有利益。
(3)用途效果標準。是指公共利益必須能最終有效促進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福利。
(4)可持續發展標準。我們在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屬于公共利益時,不僅要看此項目是否促進當代人的發展,而且還要考證此項目是否會對后代人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3、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特點
(1)應當具有基本的公認性。重要公共利益必然是與相關范圍內的人都有關的,是每個人都能感受甚至都需要的,甚至是所有人都會認可的。比如說前述國防利益與重要交通與基礎建設事項,以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中規定的一些事項。相反,像一些形象工程,如果僅僅政府認為重要,而民眾并不認為重要的話,就不應當認為是重要的公共利益。土地房屋這樣的重要財產不僅代價高,而且是數量有限、不可再生并難以復原的,本就只應用于那些都認可而不是存在爭議的事項上。
(2)應當具有基本性或普遍需要性。公共利益按其本性來說是沒有盡頭的,而土地資源卻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把征收土地用在基本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中去。對于那些還不屬于基本需求的東西,比如高爾夫球場,只應當讓那些有特殊偏好和優越條件的人自己承擔享受這種利益的代價,而沒理由讓沒有相關需要的公眾為其負擔代價。而且,各式各樣的非基本需要性質上與其說是公共利益,不如說是那些特殊偏好者的部分人利益。
(3)作為土地征收依據的公共利益應當具有必須性、必要性。在有些人會有特殊偏好的同時,每個人的需求和欲望也是沒有止境的,但由于任何社會資源都是有限的,理性社會只能滿足那些與社會發展水平相當的、必要和必須的公共利益,而不會追求那些非基本需要的奢侈品。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三十五條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其用途。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須經國務院批準。禁止通過擅自調整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方式規避永久基本農田農用地轉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審批。
第四十七條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
法律分析:土地征收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征收土地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2、需要經過國務院或有關人民政府的批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四十四條 建設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按照國務院規定由原批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或者其授權的機關批準。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外,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土地征收的實體法定條件包括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合理補償原則。根據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國家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但新的土地管理法對公共利益的范圍沒有具體界定。然而,立法機關對公共利益更為審慎,并沒有延續舊的土地管理法的提法。同時,合理補償原則是土地征收的核心條件,確保被征收土地者得到公平合理的補償,體現了對私權的尊重。
法律分析
1、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土地征收實體法定條件中最基本的條件。
現行《憲法》第10條第3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薄锻恋毓芾矸ā返?條第4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征用并給予補償。”從以上立法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新的土地管理法對公共利益的范圍沒有界定,給我們具體適用法律造成了困難。但是沒有延續舊的土地管理法第21條的提法,這說明立法機關對公共利益也較之以前更為審慎。
2、合理補償原則是土地征收實體法律制度中最核心的條件。
國家基于主權者地位,出于公共利益目的,可以強制性地取得特定主體的財產權,相對人負有容忍義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其財產權可以任意被侵害。如果將為社會公共福利而造成的損失轉嫁由特定人承擔卻不給予合理補償,無異于對私權的肆意侵奪,對權利人極為不公平。因此,對被征收土地者予以公平合理的補償,使其對土地的實物所有權或者相關權利轉換為財產權價值形態,乃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對私權的尊重。
這些就是我們在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這些方面的內容,也可以到網上進行搜索查詢。
拓展延伸
農村土地征收的法律法規和程序
農村土地征收是指為了國家、集體或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土地進行征收的行為。其法律法規和程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征收與補償條例》等。具體程序一般包括征收計劃的制定、公告和聽證、征收決定的發布、補償協議的簽訂、補償款的支付等。征收條件主要包括征收目的符合法律規定、征收范圍明確、征收程序合法合規、征收補償合理等。農村土地征收的法律法規和程序的遵守和執行,有助于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合理補償是土地征收的核心條件,確保公共利益與私權的平衡。立法機關對公共利益的審慎態度體現在新的土地管理法中。農村土地征收的程序和法律法規的遵守,有助于保障農民的權益,促進農村發展。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通過網上搜索查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四章 沙化土地的治理 第二十三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防沙治沙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造林種草、飛機播種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調配生態用水等措施,恢復和增加植被,治理已經沙化的土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三章 土地沙化的預防 第十九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在編制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和供水計劃時,必須考慮整個流域和區域植被保護的用水需求,防止因地下水和上游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導致植被破壞和土地沙化。該規劃和計劃經批準后,必須嚴格實施。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節約用水,發展節水型農牧業和其他產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三章 土地沙化的預防 第二十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得批準在沙漠邊緣地帶和林地、草原開墾耕地;已經開墾并對生態產生不良影響的,應當有計劃地組織退耕還林還草。
●征收農村土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意思
●征收農村土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呢
●農村土地 征收
●征收農村土地的法定程序
●農村土地征收的九步流程
●農村土地征收流程八大程序
●農村地方土地征收
●征收農村土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呢
●農村土地征收程序及注意事項
●農村土地征收政策及與征地過程中問題
●拆遷征收補償糾紛條件,強制拆遷的前提條件是什么:今日土地征收規定更新
●明年強拆的房屋?2024強制拆遷的前提條件是什么: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確權訴訟前提條件是什么,房屋確權訴訟條件要什么: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征收的前提條件?房屋征收需要滿足什么條件: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征收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有哪些補償: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司法強拆的前提條件?司法強拆程序是什么: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共同承包的前提條件?共同承包的土地怎么分割: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轉讓前提條件?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的: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轉讓需要繳納哪些費用?土地轉讓的前提條件及注意事項:詳細解讀?: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征收農村土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農村土地征收要滿足哪些條件: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征收的正確流程是什么?房屋征收的前提條件是什么: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強制拆遷必須具備哪些前提條件和條件?強制拆遷的方式有哪些: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養殖場被強拆如何要求賠償?強制拆遷必須具備哪些前提條件: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強制拆遷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意思呀?房屋拆遷補償流程是什么: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劉超律師
來源:臨律-征收農村土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