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通解通讀》| 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日常生活中簡稱居委會和村委會。它們解決居民、村民的難事糾紛,傳達上級機關的任務、通知通告,是我國整個行政管理系統里面的毛細血管,連接著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日常生活中簡稱居委會和村委會。它們解決居民、村民的難事糾紛,傳達上級機關的任務、通知通告,是我國整個行政管理系統里面的毛細血管,連接著終端上的每一個細胞。
《民法典》第101條第1款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居委會、村委會的基本特點
_ 群眾性 居委會、村委會跟群眾聯系非常密切;
_ 基層性 居委會、村委會是我國行政管理的最根本之處,毛細血管最接頂端之處;
_ 自治性 居委會、村委會不是行政機關,而是群眾自治組織。它們沒有領導者,鄉鎮政府對于村委會、區政府對于居委會只是指導關系,而非行政上的領導關系。
《民法典》賦予居委會、村委會法人資格
居委會、村委會是我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其職責范圍內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
居委會、村委會按照各級機關的指導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在這過程中,居委會、村委會不可避免地參與各種交易活動、訂立合同、為維護自身權利開展訴訟等,此時居委會、村委會需要一個獨立的名義。但由于沒有法律上的名分,村委會、居委會在很多社會經濟活動中無所適從。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賦予了居委會、村委會法人資格,使其開展社會經濟活動事項更加順暢。
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
使民事活動化繁為簡
若沒有獨立的主體資格,意味著組織體內的成員一起進行各種民事活動,活動不便且交易成本高。《民法典》賦予了居委會、村委會法人資格,使它能以一個人的名義去簽訂合同、登記、參加交易、起訴應訴,起到了法律關系上化繁為簡、降低交易費用,使交易便捷,民事活動更加方便。
有法人資格后,更多事情做起來更便利。例如,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被賦予法人資格后,民政部和各地民政部門陸續為全國的居委會、村委會頒發了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相當于主體的數字身份證,在參與經濟活動中到處都要用到,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參與民事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
《民法典》101條一次性的賦予基層自治組織法人資格,使其以后能夠更方便的參與民事活動,保護自己的權利,也更方便的服務于它所服務的對象,即人民群眾。
未設集體經濟組織的
村委會代行職能
《民法典》第101條第2款
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當下,集體經濟組織尚未有效構建,又需要集體經濟組織行使經濟職權,村委會可以代理行使。在將來,集體經濟組織普遍有效構建起來后,村委會與集體經濟組織要政經分離,各自負責自己的職責。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是什么?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主要起宣傳國家法律法規、調解鄰里糾紛、協助公安機關進行治安管理、代表群眾向上級反映各種問題等作用,它雖然不是行政機關,但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協助基層治理的作用。
《民法典》頒布前后
居委會、村委會主體地位
發生哪些改變?
《民法典》頒布前,居委會、村委會是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它承接著政府與最基層群眾之間的聯系,同時它具備了很多的工作職能,但它只是一個沒有法人資格的組織。
《民法典》頒布后,居委會、村委會具備了法人資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在民事主體以及政府之間、居民之間的民事活動中,身份和地位更加明晰。
在我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數量眾多,為履行其職能需要從事一些民事活動,有了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居委會、村委會開展社會經濟活動事項更加順暢。
一方面居委會、村委會只做履行職能的行為,非履行職能的行為不可以做;另一方面,只要是為履行職能、保護居民利益所涉及到的民事行為,都受法律保護。
據統計,北京目前已有6970個村(居)委會取得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居委會、村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取得法人資格,能使其更好地履行職能,有助于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
居委會、村委會成立之日
即取得法人資格
《民法典》明確賦予了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但是它的主體地位取得的過程、需要的條件是《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規定的。
《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6條
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范圍內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決定。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3條
村民委員會根據村民居住狀況、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眾自治,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原則設立。
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
村民委員會可以根據村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系等分設若干村民小組。
這兩部法律明確規定了居委會、村委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沒有上級領導機關,但有相應指導機關,對于居委會來說就是不設區的市或者市轄區,對于村委會就是鄉鎮政府,當指導機關收到設立居委會、村委會的申請,批準確認之日,就是居委會、村委會成立之日,按照《民法典》規定,成立之日即取得法人資格。
居委會、村委會具有法人資格
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居委會、村委會不可避免的有服務于居民的交易行為,它們成為獨立法人后,有資格簽訂合同進行交易,有自己的財產進行購買,造成損害時以居委會、村委會的名義對外承擔相應的責任。沒有法人資格時,村委會、居委會的債務由財政主管部門、上級指導部門來承擔。當它們成為獨立法人,就是法律上獨立的人,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務,獨立承擔自己行為產生的后果。
電視劇《山海情》中
村委會干部處境有名無實
電視劇《山海情》里,馬得福作為村委會干部,一直想帶鄉親們一起致富,從涌泉村移民來的人家都住在金灘村,但是一直沒有通電,因為要滿60戶人家,才能達到通電指標,為了能給大家順利通上電,馬得福想盡一切辦法拉移民,好不容易超60戶了,3戶移民因條件惡劣中途返回,差一戶達到通電標準,嚴格按照規章辦事的變電所所長不同意通電。
以馬得福為例,我國村委員會基層干部往往經歷著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在土地確權、車輛購置等方面紛紛碰壁,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管理、經營帶來很大阻礙。
若無法人地位
市場活動中居委會、村委會處處碰壁
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不具備法人的條件下,在市場活動中,很多地方會受到阻礙。例如在一些權力確權上,權力要歸屬于一個民事主體,居委會、村委會不是民事主體,沒有主體資格,確定權力的時候,就會遇到阻礙。再如登記制度,需要登記到權利人名下,權利人必須得是民事主體,居委會、村委會如果不是法人,就會屢屢碰壁。當居委會、村委會成為確定的民事主體,對民事主體起作用的制度,也適用于居委會、村委會。
確立法人地位
更有助于居委會、村委會委會明確其權責
確立法人地位,使居委會、村委會的身份、定位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基層群眾組織開展工作服務于民。
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法律地位明晰,就能進一步確定其權、責、利,切實解決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有助于村委會、居委會更好的開展經濟民事活動。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貴州省紫云縣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搞種植,全程指導農戶發展產業,讓村民們的錢包漸漸鼓起來,村支書在農產品豐收后,為了賣出產品上陣帶貨直播。
《民法典》開啟基層建設新時代
居委會、村委會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組織,對管理范圍內的居民、村民,有相應的服務職能,幫助村民直播致富也是其職能之一,《民法典》使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能以自身的民事主體名義做事,另外,居委會、村委會有自我管理職能,即對管理范圍內的居民和村民有相應的管理權限,也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直播帶貨既是服務活動,也是管理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直播帶貨所產生的收入不能成為居委會和村委會的收入,因居委會、村委會不是一個營利組織,本身沒有經濟職能,居委會、村委會是居民、村民的管理者,具體交易的過程和收益,應屬于個人所有。
村委會、居委會法人
要從事為履職所需的民事活動
“法無禁止即可為”不是對于一切主體都適用,居委會、村委會不是營利法人,所以不能從事經營性活動,不能賺取利潤再歸屬于投資人。居委會、村委會的功能和作用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性組織,要從事為履職所需的民事活動,不能“法無禁止即可為”。
線上觀眾
狀告居委會、村委會是行政訴訟嗎?
岳_山
需要根據具體訴由判斷訴訟類型,有時法律法規會賦予居委會、村委會行政審批的職能,例如宅基地的審核,村委會履行的是行政審批的職能,如對審核有異議,該訴訟是行政訴訟。其他一般為民事訴訟。
法律分析: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后,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的履行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后,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因民法典施行后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相關規定。
侵權行為發生在民法典施行前,但是損害后果出現在民法典施行后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后,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的履行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后,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因民法典施行后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相關規定。
第二十四條 侵權行為發生在民法典施行前,但是損害后果出現在民法典施行后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對居委會的定義如下: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居民委員會按照居民的居住狀況和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設立。一般以100~700戶居民設立一個居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如下: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2、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
4、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民法典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民法典對居委會職責
●民法典居委會組織法
●民法總則 村委會
●民法典關于村委會的規定
●說明民法典明確居委會村委會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意義
●民法典關于居委會工作人員
●民法典對居委會職責
●民法典關于居委會
●民法典中居委會的職責有哪些
●農村拆遷安置房能否買賣?民法典中農村拆遷安置房能否過戶: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安置房幾年過戶?民法典中拆遷安置房多久可以過戶?: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實?2024民法典中關于土地經營權怎么規定的: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谷律師專欄】民法典第416條設定的超級優先權,民法典中的超級優先受償權: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征地補償 ,民法典征地補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關于征收征用的規定是怎樣的,民法典中國家對征用與征收的規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民法典新增法考系列之特殊動產物權變動與“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一戶二宅怎么辦?民法典規定一戶二宅怎么確權,具體是什么: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土地侵權訴訟時效?民法典中農村土地侵權糾紛如何外理: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公司土地使用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公司土地所有權有年限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2021年小產權房的規定民法典?民法典中小產權房有土地期限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房子合同?民法典中房屋拆遷合同有多長時效: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房子合同?民法典中房屋拆遷合同有多長時效: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居住權拆遷補償?2024民法典中購買居住權的房子拆遷怎么賠償: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協議轉讓與招拍掛?民法典中招拍掛土地轉讓合同能否撤銷: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出讓金可以退嗎??民法典中土地出讓金合同能否撤銷: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永久土地轉讓合同范本?民法典永久性土地轉讓合同合法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安置地可以轉讓嗎?民法典中拆遷安置房土地能否轉讓: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入股要換土地證嗎?民法典土地入股需變更所有權人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互換糾紛處理辦法?民法典中土地互換雙方簽協議有效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石珊律師
來源:臨律-《民法典通解通讀》| 居委會、村委會的法人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