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集體土地的規定有哪些?,《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第十二條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依照有關不動產登記的法律、行政法規執行。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后依法相應延長。國家所有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依法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第十四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總的來說,對于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強制執行,一般強制執行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事人拖欠相關的出讓金或者稅費。但在具體操作時,集體土地本身是村民共有的,而且有些集體土地還涉及到農村自建房,執行過程中也有很多實際性的困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集體土地使用權特征如下:
(1)主體的特定性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設立的企業,鄉(鎮)、村公益性組織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
(2)用途、取得與權利內容的相關性
集體土地使用權按用途劃分為農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非農經營用地使用權和非農公益用地使用權。關于權利的分類,集體土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有所不同。后者主要以權利的取得方式進行分類,在分類中土地用途并不起決定性作用;但前者從現行制度來看主要以土地用途做分類基礎,不同用途的土地,其使用權采用不同方式取得,進而具有不同的權利內容。
(3)權利交易的受限制性
國家為保護耕地及壟斷建設用地一級市場,限制非農業性集體土地使用權交易。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一、集體土地的法律說明: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2)在集體土地的經營管理方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3)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4)集體土地的征收和征用。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5)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農林牧漁生產。
關于集體土地使用法,在我國的土地管理法當中是有著明確的規定的,一般集體土地的轉讓或者出租,是不能用于非農業建設的。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果說符合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的話,也是可以的。大多數情況下集體土地的轉讓和使用,都是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的。
法律分析:一、農村宅基地能否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作為土地使用權的一部分,當然歸當地的農村經濟組織(村委會)所有。宅基地使用權作為一項特殊的物權,與農民個人的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緊密相關,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基于身份關系無償從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的宅基地使用權,應作為一種特殊物權,不能作為遺產繼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子是老人的財產,可以繼承。農村宅基地是僅限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符合規定的成員,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標準享受使用,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農村土地。農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土地則屬于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應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張榜公布。公布期滿無異議的,報經鄉(鎮)審核后,報縣(市)審批。經依法批準的宅基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應及時將審批結果張榜公布。二、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繼承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則屬于公民個人財產,可以繼承。 實踐中,農民宅基地的繼承問題可以 分為下列情況:如果繼承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可以經批準后取得被繼承房屋的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請條件,則可以將房屋賣給本村其他符合申請條件的村民,如果不愿出賣,則該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擴建,待處于不可居住狀態時,宅基地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繼承人是城市居民的,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情形處理。根據我國物權法等法律的規定,地隨房走(房地一體主義), 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屬于自行建造,則該房屋因其擁有完全產權而可以作為遺產而繼承,然后再進行房屋所有權的變更,宅基地可以繼續使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對集體土地的規定有哪些內容
●對集體土地的規定有哪些法律
●對集體土地使用權有哪些規定
●對集體土地的規定有哪些政策
●集體土地相關規定
●集體土地的法律規定
●集體土地相關法律
●對集體土地的規定有哪些法律
●集體土地受法律保護嗎
●集體土地的管理辦法
●北京市確認農村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辦法,北京市集體土地出讓管理辦法內出臺: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土地 · 辦事直通車 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有哪些,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什么叫國有土地什么叫集體土地 ,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的區別是什么: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協議已簽訂并領取補償款,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協議簽訂主體,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協議的簽訂主體: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集體土地可以購買嗎,農村集體土地可以買賣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什么叫國有土地什么叫集體土地 ,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的區別是什么: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集體土地出讓用途有哪些,集體土地使用權用途是什么?: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承包集體土地合同未到期征地怎樣補償,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被征收怎樣補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舉報村干部霸占集體土地需要什么證據,村干部霸占村民土地向誰舉報: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包括,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是: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是,村委會能擁有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拆遷政策有哪些,農村集體土地拆遷政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收集體土地協議的法定簽訂方,征收集體土地協議的法定簽訂方 法律問題: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糾紛是以誰的名義起訴,集體土地爭議應以誰的名義起訴對方: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拆遷安置,集體土地拆遷: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所有權歸村還是組,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歸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使用權要割給集體嗎,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嗎: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以誰名義起訴集體土地爭議,集體土地糾紛是以誰的名義起訴: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村民霸占村集體土地怎么辦,村委會霸占村民土地怎么處理: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拆遷政策有哪些,農村集體土地拆遷政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黎雪雁律師
來源:臨律-對集體土地的規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