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補償分配原則是什么,一、征地補償分配的法律依據有哪些(一)土地補償費:1、一般支付給村集體組織,然后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如何分配;2、村集體成建制被撤銷的,應當直接支付給被征地農民;3、土地補償費以不低于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的農民,剩
一、征地補償分配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一)土地補償費:
1、一般支付給村集體組織,然后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如何分配;
2、村集體成建制被撤銷的,應當直接支付給被征地農民;
3、土地補償費以不低于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的農民,剩余的部分,由本村集體村民開會來決定具體怎樣分配。
4、村集體內未確權到戶的集體土地被征收后,包括土地補償費,仍以不低于80%的比例平均分配給本集體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還是由村民開會決定。
(二)安置補助費:
1、如果失地農民由集體組織或者其他單位安置的,應該支付給安置單位;
2、如果沒有統一安置而是自謀職業的,應該直接支付費農民。
(三)地上物補償費:
地上附著物補償費、補助費最明確,是直接支付給地上物的所有者農民個人。
二、征地補償分配糾紛如何處理
(一)土地補償費的歸屬糾紛。一般情況下,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的歸屬不易發生糾紛,容易引起糾紛的通常是土地補償費的歸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第1款的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二)傳統觀念影響導致的分配權糾紛。調查顯示:當前征地補償費標準偏低,非常有限的補償費用成為村民爭奪的目標,每個人都想爭得更多的補償金,而排除他人參與分配。
(三)未被征用土地的戶主爭益。部分農戶的土地未被征用,至村(居)民小組分配土地補償費、房屋、土地補償費的再生利益或利息時,以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向村(居)民小組索取該利益,村(居)民小組實行差別待遇。
(四)其他:當事人認為其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卻被排除于分配范圍之外而產生的糾紛。
三、征地補償分配原則是什么
(一)堅持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侵占被征地農戶依法享有的土地補償費,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剝奪、侵害其依法享有的土地補償權益。
(二)已承包到戶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收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得低于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其余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中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被全部征收并撤銷建制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得低于80%的比例分配給被征地農戶,其余部分平均分配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
(三)未承包到戶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收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得低于80%的比例平均支付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其余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一)可以分配的征地補償款的范圍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國務院《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征收集體土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等費用,還有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是歸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的,不存在在集體成員間分配問題,若村組集體違法扣留附著物和青苗所有者補償費的,受害村民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安置補助費”,是用于安置失地農民生產生活的,若需要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組織安置的,此費支付給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由其它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償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征得其同意用于支付其保險費用。實踐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部分土地被征收后,一般是集體組織對失地村民統一重新調整承包地進行安置,安置補助費歸集體管理使用。“土地補償費”是對被征收土地價值的補償,但土地補償費的補償標準是法定的,絕對不是被征收土地的市場價值,這是我國征地補償款糾紛的主要根源,當然還是立法上的缺陷。“土地補償費”既然是對被征收土地的“價值”的補償,自然歸土地的所有者所有,歸被征土地的村組農民集體成員集體所有,因此,此款才可以在集體成員間進行分配,實踐中的征地補償款糾紛主要是指對土地補償費分配中產生的糾紛。
(二)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原則及受益主體如前所述,“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這種“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的形式,不是傳統民法上的共有,而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本集體的所有成員不分年齡、性別、民族、居住時間長短,一律平等地對集體財產共同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因此,凡是具有本集體成員資格的人,都平等地享有分得本集體被征收土地補償費的權利,這是征地補償款分配的總原則。同時村委會,村民小組在確定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案時,必須堅持民主議定原則和合法性原則。村民自治必須是真正的大多數村民的意志,而不是某些少數人的意志,且該意志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即村組集體組織在決策時必須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七條所規定的程序提請村民委員會議討論,其無權擅自作主,村民會議作出的決策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內容。對此《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條有明文規定。那么,是否屬于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成員權的資格如何界定呢?這在理論界目前尚無定論,立法上也無相應規定,加之我國目前戶籍管理不統一,不規范,有少數人為謀取不當利益而辦假戶口,因此,實踐中如何正確界定農民集體成員的資格,是十分棘手的難題。我庭在實踐中,結合具體案例,總結了認定農民集體成員資格的條件,一般應符合:具有本村組農村戶口(在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案確定時)且其入戶真實、合法,排除假戶口,干戶口和以不正當手段非法入戶情況;在本村組集體范圍內有合法住宅,取得了本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同其他村民成員同等地履行了村民應盡的義務。凡同時具備以上條件的,應當認定為具有本集體成員資格。
法律分析:1、民主議定原則和合法性原則。村民自治必須是真正的大多數村民的集體意志,而不是某個人或某些少數人的意志,且該意志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2、平等原則。在進行征地補償款分配中,要充分保障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村民享有平等的待遇,正確地處理利益關系3、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集體成員在享有分配利益的同時要考慮其對集體所盡義務的大小,做到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公平合理地分配征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二十七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征地補償分配原則是什么意思
●征地補償分配原則是什么
●征地補償分配辦法
●征地補償分配方案
●征地補償如何分配的法律依據
●征地補償款分配辦法是怎樣的
●征地補償分幾部分
●征地補償分配原則是什么
●征地補償種類
●征地補償分配方案范本
●村民與村委會因收益分配產生糾紛。,村民與村委會之間的糾紛: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分錢跟戶口有關嗎?征地補償分配與戶口有什么關系: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補償分配方案?如何分配土地補償費,土地征用補償費分配資格如何認定: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村集體土地征收款分配?村集體土地征地款可以分掉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款是怎樣分配的?,征地補償款怎么分配: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使用?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集體土地的征地補償費該怎么分配,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怎么分配: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再婚生育權?再婚生育能享受拆遷分配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拆遷補償款怎么分配的?一般房屋拆遷補償款誰出?: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家庭拆遷款分配?家庭如何合理分配拆遷補償: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拆遷兒女怎么分財產?拆遷分配子女的房屋是否歸戶主所有: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房沒戶口可以分配嗎?拆遷房子沒戶口有安置費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國家土地補償標準?國家土地補償款如何分配: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企業強拆怎么舉報最有效?企業遭遇偷拆強拆,雙方舉證責任如何分配: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費應當如何分配??農村征地土地補償費給村集體后,農戶能分到多少: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農村征地補償費分配方案?農村征地的土地補償費該如何分配: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外嫁女是否有權獲得土地補償款?外嫁女是否有權分配村集體土地補償費: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村委會有權分配村集體土地嗎?村委會有權決定如何分配土地補償費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河南省征地補償分配的標準是如何的呢,最新河南省征地補償分配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村里不給“外嫁女”分配補償款,如何維權: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李軒教授
來源:中國法院網-征地補償分配原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