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房屋拆遷補償辦法,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2003年9月3日廣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3年9月26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批準)目錄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拆遷管理第三章拆遷補償與安置
(2003年9月3日廣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3年9月26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批準)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拆遷管理
第三章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四章罰則
第五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本市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市市轄區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并且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權分工,對本轄區內的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建設、公安、工商、文化、教育、民政、城管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辦法。
第二章拆遷管理
第四條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拆遷。
申領城市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準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補償安置資金專用帳戶的存款證明;
(六)產權自有、未設定抵押權的補償安置用房證明。
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的金額不得低于補償安置資金總額的百分之五十。該存款金額與補償安置用房價值之和不得低于補償安置資金總額。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的金額達到補償安置資金總額的,可以不提供補償安置用房證明。
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總額的核定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條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應當在三十日內按本辦法第四條所列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決定,并且書面說明理由。
第六條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房屋拆遷公告在實施拆遷的區域內張貼,并且在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房屋拆遷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拆遷的目的和依據;
(二)拆遷的地點和范圍。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法律客觀:根據《廣州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規定》可看出房屋拆遷標準分為住宅貨幣補償標準和非住宅區補償標準。廣州市首次出臺《廣州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規定》,該規定明確了2010廣州房屋拆遷補償標準。2010廣州房屋拆遷補償如何計算,更多關于2010廣州房屋拆遷補償標準的問題,請見下文。廣州市首次出臺《廣州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將集體土地房屋分為住宅房屋與非住宅房屋兩類進行補償補償安置,并對住宅房屋確定了貨幣補償、產權調換、農民自建的3種具體標準。其中住宅貨幣補償標準,分成132個區片執行,同一區片分拆遷最低補償單價和宅基地使用權區位補償單價,兩者相差600元/平方米。拆遷最低補償單價最高的是東山湖區片,為4800元/平方米。貨幣補償有兩個計算公式,每套房子都可套入兩公式進行計算,再按照算出的最高金額進行補償。此外,每戶至少可按50平方米核準補償。非住宅房屋評估確定補償價據了解,此前廣州市沒有統一的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的問題,由各區不同項目征地時按照各自情況進行評估定價。市國土房管局和市建委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調查、研究,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后,形成了《廣州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現已報市政府同意,開始實施。《規定》共25條,從技術層面上確定廣州市拆遷集體土地房屋的補償標準。《規定》優先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基本居住權利,充分考慮征地拆遷需要面對的復雜情況,區分不同情形靈活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補償安置。《規定》將集體土地上經依法批準建設的房屋分為住宅房屋、非住宅房屋兩類進行補償。對于非住宅房屋,由于涉及到工業、商業、辦公用房等多種類型,情況復雜,無法硬性確定補償的標準,因此規定通過評估來確定其補償價格,主要采取貨幣補償方式。其中,對于公益事業房屋,允許在符合規劃的條件下復建。住宅房屋按3種方式補償而對于住宅房屋,《規定》確定了貨幣補償、產權調換、農民自建3種補償方式。市國土房管局方面表示,這3種補償方式是在充分吸收現有的各種模式合理性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最終的補償結果上趨向一致,避免出現因選用不同拆遷補償方式而產生結果不一致的不公平現象。可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征地拆遷項目,各種補償方式可以互相銜接。被拆遷住宅房屋由于面積小、年代久遠等原因導致所得的補償較低,低于所設定的廣州市集體土地住宅房屋的拆遷最低補償標準時,按最低補償標準和最小面積進行補償。市國土房管局有關人士介紹,貨幣補償有兩個計算公式,每處住宅都可套入兩個公式計算,最終按照金額高的進行補償。比如,一個房子貨幣補償金額是100萬元,而最低補償金額算出來是120萬元,那么便按照120萬元進行補償。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的,不再提供安置房或另行安排宅基地。拆遷人提供的安置房有兩種來源:一是拆遷人根據規劃要求,統一申請建設用地,統一出資建設安置房;二是拆遷人提供自有產權的房屋(包括統一購買新社區安置房)。產權調換方式和貨幣補償方式都涉及面積核定問題。每戶最少按50m2補償被拆遷人只有一處集體土地住宅房屋且人均建筑面積不足25平方米的,按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予以補償。如果實行產權調換的,被拆遷人的安置面積按照以下標準核定:被拆除房屋的批準建筑面積低于25平方米/人的按25平方米/人核定,超過40平方米/人的按40平方米/人核定,在25~40平方米/人之間的按批準的建筑面積核定;2人以下(含2人)的戶,按2人核定。也就是說,農民每戶最少可按50平方米核定面積進行補償。值得注意的還有,已婚并達到法定育齡夫婦尚未生育子女的按3人核定。關于農民自建方式的具體規定為,若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尚有農用地,可轉為非農建設用地供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建設安置住宅,由拆遷人依法辦理集體土地征收、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等手續和支付相關費用,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重置成新價給予補償。配合拆遷可獎勵補償金額5%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拆遷人還應當給予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搬遷的,拆遷人可以在與其簽訂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補償金額的5%內給予獎勵。拆遷人應當將被拆遷人房屋、人口、安置面積等情況在拆遷地塊現場公示,公示期為15日。公示期間有異議的,可以向拆遷人反映,拆遷人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進行核實,并答復異議人。被拆遷人對居住房屋補償價格有異議的,可以與拆遷人共同或者分別委托具備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共同委托不成或者對分別委托評估的結果有異議的,經拆遷當事人申請,可以由房地產行政部門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補償安置的依據。
法律分析:拆遷補償條例是各地由各市、地、縣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的,不能一概而論。國家規定的拆遷補償標準如下: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按平方米單價計算。2、周轉補償費,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4、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法律分析:拆遷補償政策是各地由各市、地、縣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的,不能一概而論。國家規定的拆遷補償標準如下: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按平方米單價計算。2、周轉補償費,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4、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1、產權調換的補償標準。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計算。即采取產權調換方式的補償標準是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其中,償還面積與原面積相等的部分,按重置價格計算結構差價;償還面積超過原面積部分,按商品房價格結算;償還面積不足原面積部分,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度結算。2、貨幣補償標準。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度計算。實行貨幣補償的,應由房屋所在地房地產管理部門或法定評估機構對被拆除房屋進行評估,以評估價格作為計算依據。其他補償項目:對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只要符合條件,也享受各種困難補助、拆遷獎勵、停產停業損失,及房屋專修、家電移機補償等。一、搬遷補償款的發放流程是什么:1、被拆遷在與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時,就應將補償金額、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作明確約定,屆時拆遷人應當在該協議約定的付款期限內;2、將拆遷補償款存入指定銀行,并將銀行開具的補償款存款單據交付給被拆遷人。3、農村土地征收啟動到發放補償款的全流程:征地告知書-征地公告-補償登記-擬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補償安置方案-聽證-審批通過補償安置方案-支付補償款。4、城市房屋拆遷啟動到發放補償款的全流程:征收調查登記-房屋征收決定-征收補償方案(公布)-房屋征收公告-簽訂補償協議-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支付-搬遷。二、住宅房屋所有人的拆遷補償的標準有哪些?1、拆除住宅房屋,拆遷人應當按照被拆房屋原建筑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給予補償;2、拆執行國家規定租金標準的私有出租住宅房屋,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應當按照被拆除房屋原建筑面積的重置價格及成新,結合被拆除房屋所在區位給予補償;3、拆除私有自住住宅房屋和不執行國家規定租金標準的私有出租住宅房屋,拆除人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應按被拆除房屋原建筑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進行補償。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廣州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廣州房屋拆遷2021年補償政策
●2021年廣州拆遷房補償明細表
●廣州房屋拆遷政策
●廣州住宅拆遷補償標準
●廣州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廣州市拆遷補償政策
●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細則
●廣州房屋拆遷補償方案
●廣州市房屋拆遷條例
●廣州回遷房面積規定
●廣州回遷房面積規定
●廣州市回遷房
●廣州回遷房多少錢一平米
●廣州回遷房房價
●廣州回遷房占用名額嗎
●廣州市回遷房買賣政策
●廣州回遷房產權年限
●廣州回遷房可以買賣嗎?受法律保護嗎?
●廣州回遷房政策
●廣州 村 拆遷補償,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南沙拆遷征收補償,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征地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拆遷補償標準廣州,廣州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貴州白云拆遷補償標準,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廣州政府拆遷補償政策,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廣州城中村改造房屋拆遷補償,廣州市城中村改造補償方案 :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廣州市醫院拆遷補償,最新廣州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北京譚村拆遷補償,廣州市海珠區拆遷補償: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廣州市城市拆遷補償管理辦法,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資金使用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廣州南崗拆遷補償方案,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區房屋拆遷補償,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區拆遷補償方案,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區拆遷補償辦法,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區拆遷補償,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房屋拆遷補償,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白云拆遷補償,廣州市白云區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茂南區 拆遷補償,廣州市身份證號碼開頭前6位: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廣州市小產權房拆遷補償辦法,深圳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廣東從化拆遷補償,廣州市從化區征地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廣州市房屋拆遷補償辦法,廣州房屋拆遷2021年補償政策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陳黛琬
內容審核:劉偉濤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