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征收拆遷補償案件,拆遷補償屬于什么案由,征地補償糾紛屬于三級案由。(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在其項下又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和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四級案由,前述8種類型的矛盾糾紛的前7種即確定為此類案由。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土地
征地補償糾紛屬于三級案由。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在其項下又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和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四級案由,前述8種類型的矛盾糾紛的前7種即確定為此類案由。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為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對其承包的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荒地以及其他用于農業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
1、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是指就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成立及其歸屬和內容的發生的糾紛;
2、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是指承包經營的土地被國家依法定程序征收后,國家按照法律規定給予失地者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并由此而發生的糾紛。
(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在其項下又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等5種四級案由。前述8種類型的矛盾糾紛的第8種即確定為此類案由。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是指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家庭承包或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丘等農村土地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等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的合同。
一、土地糾紛處理的原則是什么
(一)一般土地糾紛案件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二)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面都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屬物,不得影響生產和在有爭議的土地上興建建筑物和變更附著物。
(三)歷史上已經達成有協議、協定,或已制定有鄉規民約的,而這些協議、協定鄉規民約并不違背國家法律、法令和黨的政策的,予以維護,不合理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調整。
(四)對過去因無償占有或平調引起的糾紛應根據現行黨的政策,作具體分析。通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區別黨在各個階段的方針、政策,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處理意見,切忌用簡單、武斷、一概而論等解決辦法。
(五)對過去因無償占有或平調而引起的糾紛應根據現行黨的政策精神和法律規定,保護原社隊或個人的應有權益。
(六)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爭議未解決前,如無法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第五款的規定維持現狀時,土地管理機關有權指定臨時使用單位使用,以保護爭議的土地,爭議雙方均須服從,不得借故破壞土地及其附屬物,不得煽動群眾鬧事,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強行占地。
(七)處理土地糾紛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實事求是原則,從實際出發,參照歷史變遷情況和現實使用情況,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法地加以解決。
(八)處理土地糾紛必須堅持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國家、集體的土地所有權,維護單位或公民個人的合法使用權。
(九)處理土地糾紛涉及各有關部門的,應同有關部門共同協商,正確處理好部門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共同管好用好土地。
二、土地權屬糾紛的處理程序是什么
(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
(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
(四)發生嚴重的侵犯行為,引起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事故,觸犯法律的可直接由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處理。
(五)跨越縣、市、省級行政管轄區的土地權屬爭議,各由其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這類糾紛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的土地管理機關組織有關部門臨時組成仲裁委員會進行調解和裁決,并經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準執行。
(六)地方單位或個人與駐軍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縣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當事人雙方的土地跨縣、市、省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七)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土地所有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地上附著物。
一、拆遷糾紛屬于什么案件
1、拆遷糾紛屬于什么案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具體如下:
(1)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是民事案件;
(2)只有拆遷單位與被拆遷人沒有達成拆遷協議,沒有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的,拆遷行政部門作出拆遷決定,被拆遷人對拆遷決定不服,向法院起訴的,才是行政案件。
2、法律依據:《拆遷裝修賠償》第二十五條
拆遷人應當按本章規定對被拆遷人進行拆遷補償。拆遷補償可以采用貨幣補償方式,也可以采用房屋補償方式。
二、房屋拆遷合同糾紛案件怎么舉證
1、證明當事人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據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它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它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生后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資料。
2、證明房屋拆過法律關系成立的證據。被拆遷人應提交的證據有:
(1)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權證;
(2)證明被拆除房屋的結構、房屋的性質、房屋的建筑面積等證據;
(3)當被拆房屋所有權證上記載的所有人和主張權利的被拆遷人不同時,還須提交證明被拆遷人對于被拆除房屋享有接受賠償安置權利的證據;
拆遷人應提交的證據有:
(1)拆除房屋許可證;
(2)房屋拆遷公告;
(3)原地新建建筑物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工程竣工驗收證明;
(4)房屋被拆除前的面積查丈報告;
(5)房屋拆遷賠償協議;
(6)向被拆遷人支付現金賠償金、過渡期安置補助費、房屋搬遷費、電話遷移費等費用的憑證;
(7)提供過渡期臨時用房給被拆遷人的證據;
(8)用以安置被拆遷人的房屋平面圖、建筑面積竣工查丈報告等。
3、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有具體請求金額的,應提交詳細的計算清單。
法律分析:按照最高法《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適用》的規定,一級案由為物權糾紛和債權糾紛;二級案由相對應確定為用益物權組織和合同糾紛;三級案由相對應確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征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一、拆遷賠償包括哪些
1、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拆遷賠償包括以下內容:
(1)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2、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二、拆遷賠償如何賠償
拆遷賠償應按如下規定賠償:
1、房屋補償費用補償被拆除房屋所有者的損失,按被拆除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分類,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用于補償被拆除住宅的臨時住宅和尋找臨時住宅的不便,按臨時住宅條件分類,按被拆除住宅的人口每月補助;
3、獎勵性補償費,鼓勵被拆除的房屋居民積極協助拆除房屋,或者自愿放棄搬遷到郊外或者不要求拆除公司的住宅等權利,房屋拆除補償費的各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的相關法律政策決定,拆除公司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變更。被拆除的人不僅可以得到住宅補償費,還可以得到搬家補償費的設備轉移費過度期間的臨時配置補助費。
法律分析:1、房屋整體價值的補償;
2、被征收人搬家的費用;
3、臨時安置的費用;
4、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5、市縣人民政府制定了補助或建立辦法的還可以獲得補助與獎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拆遷司法程序怎么走
●拆遷補償司法解釋
●司法征收拆除程序
●拆遷司法案例
●拆遷安置的司法解釋
●拆遷司法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征收拆遷典型案例
●司法拆遷程序
●拆遷案件 司法解釋
●關于拆遷司法解釋
●征收補償上訴狀
●征收補償上訴狀
●訴征收決定
●拆遷征收補償法律協議案件,房屋拆遷5年,征收方不履行征收安置補償協議,怎么辦:今日土地征收規定更新
●拆遷征收安置補償協議案件,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是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今日土地征收規定更新
●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決定案件,房屋拆遷糾紛案由: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拆遷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案件,全國法院:關于拆遷安置補償糾紛的裁判規則(一):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法院宣判結果查詢指南,法院案件查詢: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強制拆除復議確認違法行政賠償案件說明,行政機關違法強拆的行為可復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案件:悲哀,河南15歲女學生被老師侵犯4年,哀求卻得不到饒恕,老師奸淫女學生案被判死刑,來自律師的感觸: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案件關鍵點,分析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書在房屋拆遷中的作用: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適用合議庭審理的案件有哪些,合議庭審理的案件有哪些?: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強拆案件都賠償還是補償好,強拆怎么賠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常州案件委托律師如何收費,訴訟收費標準參考,常州案件委托律師費用多少錢,律師費指導價規定: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拆遷賠償是行政案件嗎,拆遷補償糾紛是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上海房產律師:調解在房產糾紛案件中的作用,上海房產糾紛該怎么訴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奉節縣找律師法律服務如何收費,律師費用收取標準,重慶奉節縣請律師代理案件如何收費,律師收費價目表: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馮律師正在四川眉山處理房屋征收補償相關案件,眉山市拆房賠償明細表: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北京請律師代理案件收費項目有哪些(政府指導價2023),北京市律師訴訟代理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標準 -法律知識: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巴南區找律師法律服務如何收費,律師收費參考標準,重慶巴南區案件委托律師一般是怎么收費的,律師收費參考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奉節縣找律師訴訟如何收費,律師收費參考標準,重慶奉節縣請律師代理案件一般是怎么收費的,訴訟收費標準參考: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北京海淀區請律師代理案件一般是怎么收費的(政府指導價2023),北京海淀區請律師代理案件如何收費,律師費收費標準2023: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忠縣找律師法律服務費用多少錢,律師費指導價規定,重慶忠縣請律師代理案件收費標準是什么,律師費收費標準2023: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司法征收拆遷補償案件,拆遷補償司法解釋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施宇
內容審核:李站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