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不要證走了民心,本文探討了我國征地補償制度和不斷發展的征地項目,對于農民到底帶來了什么?評論:征地莫“征”走了民心世界歷史的學習進入到資本主義章節時,英國的圈地運動是重要事件之一。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國
本文探討了我國征地補償制度和不斷發展的征地項目,對于農民到底帶來了什么?
評論:征地莫“征”走了民心
世界歷史的學習進入到資本主義章節時,英國的圈地運動是重要事件之一。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國際間貿易的擴大,英國毛紡織業日益繁盛,羊毛價格猛漲,養羊越來越有利可圖。耕地與養羊的矛盾加劇,于是出現了“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最后,英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成了牧場,農民流離失所,變成了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這被看作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充滿血腥的重要證據之一。
眼下,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需要,現代版的“圈地運動”似乎正在上演。因征地帶來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民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耕地被征后閑置多年、強行征地不惜毀掉待收的莊稼、農民未能及時拿到足額的征地補償款等引發的沖突事件頻頻在媒體曝光。近日,在渭南采訪,也聽到了諸多這類的不滿。農的耕地被征,卻拿不到政府文件規定的補償標準,找相關部門反映,到的答復是,被征土地上所建項目是公益性的,補償標準就得降低,農民不同意就強行征收。甚至用“市上的重點項目,誰也擋不住”的話來威脅因未拿到足額補償而阻攔工程進展的村民。更可悲的,有的地方占用農民耕地建設綠化帶,并提出補償標準。結果,地占了,綠化帶建好了,卻沒有單位來承擔責任,農民要錢無門。
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的當下,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是他們生活的保障。有了土地,農民心里才會踏實,日子才有指望。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農民,外出打工已經不可能,有點兒地就能生活。這種要求并不高。但是,現在,許多地方的農民連這點兒可靠的保障都搖搖欲墜。
農民同意耕地被征收,本身就已經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犧牲,為什么政府的公益事業還要再讓農民買單?項目建設真的等不到農民把即將成熟的莊稼收了之后再進行嗎?強征、強占似與“圈地運動”無二。說白了,還是政績觀在作怪。城鎮化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日益成為各地考核的主要指標。為了這些數字更好看,有的政府部門置農民的利益于不顧,甚至讓項目先落地再補用地手續,為保證項目順利開工,動用警力也不罕見,眼里似乎只有項目,而不考慮莊稼毀了,不僅農民一年的辛苦白費,接下來的口糧怎么辦?
征地為發展所需,農民的利益在發展中得不到保障,卻讓政府失去了民心,這種發展不要也罷。“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在利益面前,我們的領導干部少些自私自利,多些實實在在的民生工作,多替失去土地的農民著想,這樣的政績可能會更得人心。
(由文光)
法律快車征地補償整理。
●根據規定拆遷怎么分安置房??拆遷戶口遷走了還能享受安置房嗎?:今日在線補償標準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劉偉濤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征地不要證走了民心,征地不要證走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