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益林補償款是歸承包者所有還是歸村集體所有?,生態公益林損失性補償資金是指為補償因禁止采伐林木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林地經營者或林木所有者而設立的資金。補助對象包括農戶、村集體、承包者、租賃者、國有林場等,并根據合同簽訂情況或協商確定補償對象
生態公益林損失性補償資金是指為補償因禁止采伐林木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林地經營者或林木所有者而設立的資金。補助對象包括農戶、村集體、承包者、租賃者、國有林場等,并根據合同簽訂情況或協商確定補償對象。
法律分析
符合政策規定就可以,具體如下:生態公益林損失性補償資金指補給因劃定為省級生態公益林而禁止采伐林木造成經濟損失的林地經營者或林木所有者的資金。具體補助對象為:
1、責任山、承包山是農戶的,補償對象是農戶;
2、未租賃或未承包的村集體林地林木,補償對象是村或村民小組;
3、依法簽訂了林地林木承包和租賃合同的,在合同期內,補償對象是承包者或租賃者;
4、國有、集體林場的林地林木劃為生態公益林的,補償對象是國有、集體林場或其林地林木承包者、租賃者;
5、執行誰種誰有政策但未與林地所有者簽訂合同的,補償對象為經協商(協議)確定的對象。
拓展延伸
農村公益林補償款歸屬權糾紛:承包者與村集體的權益分配問題
農村公益林補償款歸屬權糾紛涉及承包者與村集體之間的權益分配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農村公益林補償款應當歸屬于村集體所有,而非承包者個人所有。這是因為農村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是村集體的共同責任,補償款的用途也應當用于公益林的維護和發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導和監管機制,承包者有時會主張補償款歸屬于個人。因此,為了解決這一糾紛,需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力度,確保補償款按照規定歸屬于村集體,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以保障承包者和村集體的合法權益。
結語
農村公益林補償款歸屬權糾紛涉及承包者與村集體之間的權益分配問題。根據法律法規,補償款應歸屬于村集體所有,用于公益林的維護和發展。然而,缺乏指導和監管機制導致承包者有時主張個人所有。為解決糾紛,需加強宣傳執行力度,確保補償款合法歸屬于村集體,并建立有效監督機制,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二節 承包的原則和程序 第十九條 土地承包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按照規定統一組織承包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權利,也可以自愿放棄承包土地的權利;
(二)民主協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應當按照本法第十三條的規定,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二節 承包的原則和程序 第二十條 土地承包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
(二)承包工作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訂并公布承包方案;
(三)依法召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
(四)公開組織實施承包方案;
(五)簽訂承包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一節 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四條 發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發包本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
(二)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
(三)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國有森林公益林補助標準為每畝5元;集體所有的公益林補貼未分配承包到戶由集體領取,分山到戶的森林由各戶領取,國家補助標準從2002年的每畝5元提高為每畝15元。
除國家補貼外,各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除補貼支付各省劃定的地方公益林外,還對國家劃定的公益林實行配套補貼,但各地標準不一,有的省尚未配套。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辦法由省級政府制定。如果土地被全部征收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補償費應全部用于農民生活安置。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所有者,安置補助費按責任發放,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給被安置人員,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指導意見》規定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農民,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政府制定。
法律分析
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應全部用于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安置補助費按“誰負責安置發放給誰”的原則分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土地補償費則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但并未規定具體的分配辦法,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度。如有疑惑請來電做進一步解答。
拓展延伸
生態公益林補償款歸屬問題:承包者與村集體權益之爭
生態公益林補償款歸屬問題涉及承包者與村集體之間的權益之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生態公益林補償款旨在鼓勵保護生態環境,補償因生態公益林建設而受到影響的承包者和村集體。然而,具體歸屬問題并無統一標準,因地區而異。有些地方規定補償款歸承包者所有,認為其為林地經營者;而另一些地方則認為補償款應歸村集體所有,以維護集體利益。在實踐中,需要結合當地政策和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解決。解決歸屬問題的關鍵在于平衡承包者和村集體的權益,確保補償款的合理分配,促進生態保護和農民收益的雙贏。
結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土地補償費應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并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的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對于生態公益林補償款的歸屬問題,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標準,需要根據當地政策和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解決。解決歸屬問題的關鍵在于平衡承包者和村集體的權益,確保補償款的合理分配,促進生態保護和農民收益的雙贏。如有疑問,請咨詢相關部門或咨詢電話進行進一步解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9修訂):第二章 森林權屬 第十七條 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以下簡稱集體林地)實行承包經營的,承包方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承包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權,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承包方可以依法采取出租(轉包)、入股、轉讓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21修正):第五章 利用 第三十九條 因建設征收、征用集體所有的草原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給予補償;因建設使用國家所有的草原的,應當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對草原承包經營者給予補償。
因建設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應當交納草原植被恢復費。草原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用于恢復草原植被,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草原植被恢復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21修正):第八章 扶持措施 第六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種子生產經營和收儲提供信貸支持。
h3>四、公益林補償到農村怎么分配國有森林公益林補助標準為每畝5元;集體所有的公益林補貼未分配承包到戶由集體領取,分山到戶的森林由各戶領取,國家補助標準從2002年的每畝5元提高為每畝15元。
除國家補貼外,各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除補貼支付各省劃定的地方公益林外,還對國家劃定的公益林實行配套補貼,但各地標準不一,有的省尚未配套。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公益林補償款給集體還是承包戶
●公益林補償到農村怎么分配
●農村公益林補貼錢是誰的
●公益林補償資金村組如何發放
●公益林補償資金是給個人的嗎
●公益林補貼款是不是村民且身利益
●公益林補償金
●公益林補償到農村怎么分配
●公益林補償金分配方案
●公益林補償資金
●租用農村集體房屋拆遷補償,租用的農村土地被征收了,承租者和土地承包者應該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補償: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租用的農村土地被征收了,承租者和土地承包者應該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補償,租用的農村土地被征收了,承租者和土地承包者應該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補償: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轉包人再轉包違法嗎?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租用的農村土地被征收了,承租者和土地承包者應該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補償,租賃土地被征用 補償款歸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租用的農村土地被征收了,承租者和土地承包者應該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補償,租賃土地被征用 補償款歸誰: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承包非耕地可以建房子嗎?不是土地承包者能有青苗費嗎:今日在線房屋拆遷、征收法律咨詢
●土地承包權是否可以繼承?不是土地承包者可以有青苗費嗎: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圣運第2141勝案】廣西勝案:土地承包者因征收利益受損卻被駁回起訴,圣運律師助力上
內容審核:張小華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農村公益林補償款是歸承包者所有還是歸村集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