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勞動保障的法律依據,一、法律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7、《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二、行政法規
14、《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15、《關于修改〈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
16、《失業保險條例》
17、《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18、《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20、《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23、《工傷保險條例》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25、《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三、行政法規性文件
27、《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28、《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29、《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工教育的決定》
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31、《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32、《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四、部門規章
33、《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34、《〈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
35、《關于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36、《勞動部關于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通知》
37、《勞動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通知〉》
38、《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39、《關于印發〈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
40、《關于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41、《關于頒布〈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42、《勞動部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
43、《勞動部關于印發〈就業訓練規定〉的通知》
44、《〈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實施辦法》
45、《關于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46、《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47、《勞動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
48、《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49、《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
50、《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
5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貫徹實施〈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
52、《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
53、《關于貫徹落實〈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通知》
54、《社會保險稽核辦法》
55、《最低工資規定》
56、《關于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
57、《集體合同規定》
58、《勞動保障部、建設部關于印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9、《勞動保障部關于貫徹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通知》
60、《關于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61、《勞動保障部、建設部、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
62、《勞動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63、《臺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五、地方政府規章
64、《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65、《山東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
66、《山東省勞動合同條例》
67、《山東省就業促進條例》
六、司法解釋
92、《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9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是勞動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是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符合勞動法律規范、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關系。一、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根據勞動法的規定:1)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2)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3)休息休假的權利;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5)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8)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二、勞動法律關系的三要素1.主體要素: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方是勞動者,且勞動者必須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一方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及個體經營組織。2.內容:即指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3.客體: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既勞動者的勞動行為。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是勞動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是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符合勞動法律規范、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關系。勞動關系,從法律意義上講,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1、勞動法律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1)范疇不同:勞動關系屬于經濟基礎范疇,勞動法律關系屬于上層建筑范疇。(2)前提不同:勞動關系的形成以勞動為前提,勞動法律關系的形成則是以勞動法律規范的存在為前提。(3)內容不同:勞動關系的內容是勞動,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則是法定的權利義務。2.聯系勞動關系是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基礎,勞動法律關系則是勞動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勞動法律關系的特征:(1)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具有平等性和隸屬性。(2)勞動法律關系以國家意志為主導、當事人意志為主體。(3)勞動法律關系在會勞動中形成和實現的。知識延伸——認識勞動關系勞動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包括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事業單位等)在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其中: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無效勞動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以及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屬無效的勞動合同。試用期的定義: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互相了解、選擇而約定得不超過六個月的考察期。勞動合同具備的條款:1、勞動合同期限2、工作內容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4、勞動報酬5、勞動紀律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7、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勞動合同期限的分類: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勞動合同的變更: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由于情況發生變化,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對勞動合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補充。未變更部分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的終止的定義:勞動合同期滿或勞動合同的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終止。勞動合同的續訂: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續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訂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提前中斷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集體合同的定義:集體合同是工會(或職工代表)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條件等問題,經協商談判訂立的書面協議。集體合同的內容:1、勞動條件標準規范部分。2、過渡性規定。3、集體合同文本本身的規定。集體合同生效: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勞動合同文本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生效。集體合同爭議:因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雙方當事人不能自行協商解決的,當事人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的勞動爭議協調處理機構書面提出協商處理申請;未提出申請的,勞動行政部門認為必要時可視情況進行協調處理。勞動爭議的定義: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因實行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而發生的糾紛。勞動爭議的范圍:1、因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放聲的爭議。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社會保險和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而發生的爭議。3、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4、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職工之間、個體工商戶與幫工、學徒之間發生的爭議。5、法律法規規定的應依照《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有:1、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2、勞動仲裁委員會3、人民法院。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是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在本單位內部設立的機構,是專門處理與本單位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的群眾性組織。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組成:1、職工代表2、用人單位代表3、用人單位工會代表。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專門機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也擔負著處理勞動爭議的任務。
勞動保險費是指企業按規定支付給離休人員的各項經費。屬于企業的管理費用。
勞動保險費的核算范圍,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退休金等有關離退休人員的費用支出,還核算喪葬補助費、撫恤費。
一、不包括在工資總額范圍內的收入有哪些
不包括在工資總額范圍內的收入:勞動保護的各項支出;有關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方面的各項費用;稿費、講課費及其他專門工作報酬;實行租賃經營單位的承租人的風險性補償收入;支付給參加企業勞動的在校學生的補貼;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補貼;其他。
二、工傷認定程序怎么走
勞動者可以自行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在認定書出來后,確認為工傷的,工傷勞動者傷情穩定后,可向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亦稱“公傷”、“因工負傷”。職工在生產勞動或工作中負傷。根據國家規定,執行日常工作及企業行政方面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從事緊急情況下雖未經企業行政指定但與企業有利的工作,以及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工作而負傷者,均為工傷。1953年1月2日政務院修正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工人與職員因工負傷,其全部診療費、藥費、住院費、住院時的膳食費與就醫路費均由企業行政負擔;醫療期間工資照發;確定為殘廢時,視其殘疾程度,由勞動保險費中按月付給因工殘疾撫恤費或因工殘疾補助費。
三、公司債務與股東債務按什么順序償還
公司債務與股東債務按以下順序清償:
1、破產企業所欠職工的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首先要保護企業職工的權利,優先支付破產企業欠職工的工資和勞動保險費,以保障職工重新就業前的基本生活需求;
2、破產企業所欠稅款。稅收是國庫的收入,直接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關系到國家的利益。因此,破產企業所欠的稅款也應優先清償;
3、破產債權。主要是指破產還債企業所欠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公司勞動保障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公司勞動保障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公司勞動保障制度
●公司勞動保障的法律依據是
●公司勞動保障規章制度 范例
●公司勞動保護原則是什么
●公司勞動保護
●公司勞動保障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企業勞動保障管理規章制度
●企業法對勞動保護主要有哪些規定
內容審核:范美華律師
來源:臨律-公司勞動保障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