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補償停工損失補償辦法,重慶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第55號令,法律主觀:重慶市 征地補償安置 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55號 1999年4月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維護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征
重慶市 征地補償安置 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55號 1999年4月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維護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征地工作順利進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重慶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征用集體所有土地的補償、人員安置和住房安置,適用本辦法的原則規定。 第三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領導,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 計劃、勞動、民政、信訪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協助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門完成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第二章補償 第四條征用土地應依法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使用、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 土地管理法 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征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照《重慶市土地管理規定》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執行。 第六條地上建筑物補償以集體 土地使用權證 和農村 房屋所有權證 登記的合法面積為準計算,構筑物按實計算。青苗補償按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 第七條未經批準占用耕地成片栽種的一般樹木,按糧食類青苗補償標準計算補償費。 零星栽種的一般樹木按實補償。 果園、茶園、桑園、苗圃、花園按當地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2至1.5倍計算補償費。 對珍稀名貴樹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下列地上建(構)筑物、青苗不予補償: (一)不具有土地使用權屬證書和農村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和其他建(構)筑物; (二)政府征地批文下達之日后栽插的花草、林木、青苗及搭建的建(構)筑物; (三)超過批準使用期限或雖未確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2年以上的臨時用地上的建(構)筑物; (四)非法占用集體土地修建的建(構)筑物; (五)天然野生雜叢。 第九條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屬于住房安置對象的,其拆遷房屋參照農房造價給予適當補償。 按照本辦法的規定,不屬于住房安置對象的,其拆遷房屋,按照前款規定的標準上浮50%予以補償。 第十條征地農轉非人員的住房在征地拆遷范圍以外的,不拆遷、不補償、不安置。但應根據 集體土地使用權 屬證書確定的 宅基地面積 ,按所在地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至2倍,向被征地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 一次性支付征地農轉非人員占用宅基地綜合補償費。補償后,農轉非人員在公共設施使用、公益事業等方面與所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同等待遇。因國家建設需要征用該宅基地時,房屋的補償、安置按征地時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被征地單位(不含被征地的村民住戶)的水、電設施按實際安裝費用補償。水利工程補償,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有線廣播線路、閉路電視線路、天然氣安裝按實際安裝費用補償。電話移裝按電信部門規定的移機費標準補償。被拆除房屋的裝飾物,由所有人自行拆除,不予補償;不能自行拆除的,給予適當補償。 村民的住房改作其他用途的,按住房補償。 第十二條征地拆遷具有土地使用權屬證書和其他合法權證的企業建(構)筑物,按重置價格計算補償費后,原建(構)筑物歸國家所有,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處置。被拆遷企業的搬遷損失費(含設備搬遷損耗、停工損失及搬遷費)按所搬遷設備折舊后凈值的15%至20%計算。 第三章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按有關規定農轉非或以調整承包地方式予以安置: (一)農業人口; (二)在校大中專學生; (三)現役義務兵; (四)勞改勞教人員。 第十四條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不予安置: (一)無法定婚姻關系或撫養(贍養)關系遷入且無承包地的農轉非人員; (二)農村中輪換回鄉落戶的離退休人員。 第十五條對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安置,可以采取貨幣安置、保險安置、以地安置或民政部門安置等方式。 第十六條征地農轉非人員選擇貨幣安置方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轉非人員在規定時間內領取或者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直接支付給農轉非人員。 第十七條男滿50周歲、女滿40周歲的農轉非人員,經本人書面申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將該農轉非人員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全額或者半額交由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慶市分公司辦理儲蓄式養老保險。具體辦法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慶市分公司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十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全部征用后,有條件興辦經濟實體且安置農轉非人員在10人以上的,經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支付給該經濟實體,作為被安置的農轉非人員投入的資本金。同時按每個農轉非人員20至30平方米的標準向該經濟實體劃撥土地,用于發展生產,安置農轉非人員。該經濟實體應按規定繳納征地成本費。 第十九條下列農轉非人員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一次性撥給民政部門,由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或逐月發放生活費: (一)未滿18周歲的孤兒; (二)男滿60周歲、女滿50周歲的孤寡人員; (三)持有殘疾證明、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四)經縣級以上人民醫院證明患有精神病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第二十條對農轉非人員安置實行征地統籌費調劑使用辦法。統籌費由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按市區每畝3000元,其他區縣(自治縣、市)每畝2000元的標準向建設用地單位收取,專項用于征地農轉非人員安置的統籌調劑。 第四章住房安置 第二十一條征地批文下達之日前,持有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的被拆遷房屋的征地農轉非人員為住房安置對象。 第二十二條在征地拆遷范圍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住房安置對象: (一) 房屋被拆遷 的未轉非的村民; (二)房屋未被拆遷的人員; (三)通過買賣、繼承、贈予等方式取得房屋產權的城鎮人員,但在城鎮確無住房的除外。 前款第(一)項規定的人員,其房屋被拆遷后,可以按照農村宅基地管理的規定申請宅基地。 第二十三條住房安置可以采取統建優惠購房、貨幣安置住房、自建住房等方式,按每人17至20平方米建筑面積標準予以安置。 第二十四條住房安置對象選擇優惠購房方式并且確有統一修建安置房條件的,以戶為單位,按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依據本辦法確定的應安置房建筑面積標準,以土地征用時磚墻(條石)預制蓋價格向區縣(自治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優惠購買安置房。 因戶型設計限制,住房安置對象所購的安置房,超過規定標準5平方米以內的部分,按建安造價的50%購買;超過規定標準5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綜合造價購買。但建設用地預辦通知書下達后離婚分戶的住房安置對象所購的安置房,超過當地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戶安置標準的部分,按綜合造價購買。 因戶型設計限制,購買安置房未達到規定標準的,不足部分由住戶安置方按建安造價補償給被安置人。 第二十五條住房安置對象已婚未育的,優惠購房時,可申請增購1個自然間的住房,其價格按安置房建安造價的50%計算。 住房安置對象的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為城鎮戶口,經審核在他處確無住房并長期與配偶或父母居住在征地拆遷范圍內的,優惠購房時,可申請按建安造價的50%購買1個自然間的住房,與原戶主合并安置。 征地前無法定婚姻關系或撫養(贍養)關系遷入且無住房的被征地人員,可申請按本辦法規定的住房安置標準以綜合造價購買住房。 在政府批準征用土地之日前,長期居住在征地拆遷范圍內的城鎮人員,具有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且城鎮確無住房的被拆遷人,經住房安置方審核同意后,可申請按本辦法規定的住房安置標準按建安造價的50%優惠購買住房。 第二十六條住房安置對象選擇貨幣安置住房方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與安置對象簽訂貨幣安置住房合同,一次性結算貨幣安置款。 貨幣安置款額等于貨幣安置住房合同履行時,征地拆遷范圍相鄰經濟適用房平均售價與土地征用時磚墻(條石)預制蓋 房屋補償標準 之差乘以當地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辦法確定的應安置房建筑面積。 第二十七條無條件集中統一修建安置房的,區縣(自治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同級人民政府依據本辦法確定的應安置房建筑面積標準和當時當地城鎮居民住宅平均建安造價予以補助,并按照規劃管理要求和當地城鎮居民修建住宅用地標準劃給宅基地,由住房安置對象自建住房。 第二十八條戶口分別在2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夫妻為同批住房安置對象的,合并為1戶安置住房。 住房安置對象在2個或2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有住房的,在征地拆遷時只安置1次住房。 第二十九條安置房的建安造價包括基礎、主體、屋面工程、水電安裝等費用,由區縣(自治縣、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商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并予以公布。 統建安置房屋、自建房屋的,按經濟適用房(安居工程)的規定減免稅費,但天然氣安裝費、通氣費由住房安置對象自行承擔。 貨幣安置對象購買住房時,按每人17至20平方米建筑面積標準免繳房屋交易費用。 第三十條住房安置對象按規定辦結安置房的有關手續后,房屋產權歸該住房安置對象所有,領取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所有權證后可依法轉讓、出租、抵押。 對統建優惠購房,建設用地單位應按優惠購房建安總造價的2%—3%的比例提留該安置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交由房產行政管理部門或由房產行政管理部門交付物業管理企業按國家和市的有關規定,專項用于該物業管理區域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大修、更新、改造。 第三十一條征地拆遷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附著物,由其所有人按征地拆遷方案規定的時限自行拆遷。 在規定時限內搬遷的拆遷戶,其搬家補助費按戶一次性計發,3人以下(含3人)每戶不超過300元,3人以上每戶不超過500元。臨時過渡戶按2次計發。 因建設需要,被拆遷戶須提前搬遷過渡的,從過渡之日起以批準征地時的在籍戶口為準,發給搬遷過渡費或搬遷補助費。屬統建優惠購房安置的,按實際過渡時間計算,每人每月發給80至100元搬遷過渡費;屬貨幣安置住房、自建住房的,每人一次性發給300元至500元搬遷補助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渝中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大渡口區、渝北區、巴南區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按附表一所列標準執行;青苗和占用耕地成片栽種的一般樹木及房屋、構筑物、零星的一般樹木的具體補償標準,由所在區人民政府在附表二至附表五所列的標準范圍內制定。 其他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按照本辦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結合本地區實際,可參照附表一至附表五所列的標準,制定本地區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和青苗、占用耕地成片栽種的一般樹木及房屋、構筑物、零星的一般樹木的具體補償標準,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征占用林地的補償、安置,按國家和市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具體執行中的問題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原重慶市人民政府1994年發布的《重慶市 征地拆遷補償 安置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64號)同時廢止。 本辦法實施前發生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事宜,按原有的規定辦理。
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第八條 征地補償 安置方案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征收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二)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三)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四)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五)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六)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根據《重慶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第四條征用土地應依法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使用、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征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照《重慶市土地管理規定》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執行。 第六條地上建筑物補償以集體土地使用權證和農村房屋所有權證登記的合法面積為準計算,構筑物按實計算。青苗補償按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 第七條未經批準占用耕地成片栽種的一般樹木,按糧食類青苗補償標準計算補償費。 零星栽種的一般樹木按實際補償。 果園、茶園、桑園、苗圃、花園按當地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2至1.5倍計算補償費。 對珍稀名貴樹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下列地上建(構)筑物、青苗不予補償: (一)不具有土地使用權屬證書和農村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和其他建(構)筑物; (二)政府征地批文下達之日后栽插的花草、林木、青苗及搭建的建(構)筑物; (三)超過批準使用期限或雖未確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2年以上的臨時用地上的建(構)筑物; (四)非法占用集體土地修建的建(構)筑物; (五)天然野生雜叢。 第九條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屬于住房安置對象的,其拆遷房屋參照農房造價給予適當補償。 按照本辦法的規定,不屬于住房安置對象的,其拆遷房屋,按照前款規定的標準上浮50%予以補償。 第十條征地農轉非人員的住房在征地拆遷范圍以外的,不拆遷、不補償、不安置。但應根據集體土地使用權屬證書確定的宅基地面積,按所在地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至2倍,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次性支付征地農轉非人員占用宅基地綜合補償費。補償后,農轉非人員在公共設施使用、公益事業等方面與所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同等待遇。因國家建設需要征用該宅基地時,房屋的補償、安置按征地時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被征地單位(不含被征地的村民住戶)的水、電設施按實際安裝費用補償。水利工程補償,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有線廣播線路、閉路電視線路、天然氣安裝按實際安裝費用補償。電話移裝按電信部門規定的移機費標準補償。被拆除房屋的裝飾物,由所有人自行拆除,不予補償;不能自行拆除的,給予適當補償。 村民的住房改作其他用途的,按住房補償。 第十二條征地拆遷具有土地使用權屬證書和其他合法權證的企業建(構)筑物,按重置價格計算補償費后,原建(構)筑物歸國家所有,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處置。被拆遷企業的搬遷損失費(含設備搬遷損耗、停工損失及搬遷費)按所搬遷設備折舊后凈值的15%至20%計算。
集體經濟組織對各農戶被征地面積進行登記,公示無誤后進行第一次分配,按承包地面積13300元/畝(土地補償費3300元,青苗費3000元,附著物補償費7000元)計算并支付給農戶。農村房屋補償按附件所列標準執行。
青苗和地上構(附)著物實行綜合定額補償,以批準征收土地總面積扣除農村宅基地和林地后的面積為準,每畝定額補償22000元。農村宅基地范圍內的地上構(附)著物補償的具體標準由主城各區人民政府制定。
集體經濟組織按承包地面積進行第一次分配后所剩余的資金,屬于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再分配資金。再分配資金屬該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共同享有,其分配法由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成員共同討論通過并制定具體分配案,經80%以上的農戶同意,方可進行再分配。
一般來說,征地賠償需要根據其該地方政府根據實際的相關判斷來進行具體的收費。一般來說土地賠償費用是在16500/畝。然后其他的悲慘還包括青苗費和附著物補償費,以及房屋及構筑物的相關賠償費用都需要由政府或者是開發商來進行支付。如果政府或者是企業拒絕進行賠償的話,可以提起相關的訴訟,沒要求對方進行相關賠償費用。
法律依據:
《重慶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
第六條_征收集體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
第七條_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區片綜合地價執行。區片綜合地價中,土地補償費占30%,安置補助費占70%。
征收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補償標準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八條_征收家庭承包土地的,土地補償費的80%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積發放給承包經營戶,土地補償費的20%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管理和使用;征收未發包土地或者其他方式承包土地的,土地補償費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管理和使用。安置補助費按照規定發放給人員安置對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九條_農村房屋以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合法建筑面積為準,按照重置價格標準補償。
第十條_本辦法所稱其他地上附著物,是指除房屋外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林木和其他經濟作物等;青苗,是指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補償方式和標準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征收林地的林木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按照國家和本市征收林地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_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補償:
(一)違法建(構)筑物;
(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后栽種的青苗及花草、樹木等附著物;
(三)其他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情形。
第十二條_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持有合法證照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綜合考慮生產經營年限、規模、類別、搬遷損失、搬遷難易度等因素,對生產經營者一次性給予搬遷補助費,具體標準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制定。
法律分析: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房屋拆遷補償差價=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被拆遷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
法律依據:《房屋拆遷條例》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房屋拆遷條例》第十八條 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屋拆遷條例》第十九條 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征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征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征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法律分析:重慶農村拆遷賠償標準:
1、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2、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3、搗制或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
4、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
5、地上(下)附著物使用等價補償標準;
6、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2萬元。
法律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拆遷停工停產補償
●企業拆遷停工損失如何計算
●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標準
●拆遷停工資
●拆遷補償停產停業損失
●拆遷停業補償標準
●拆遷停職停薪是否違法
●拆遷停產停業期限
●拆遷停工停產補償對象
●拆遷停工停產費
●拆遷補償款結余
●拆遷補償款結余
●各種拆遷款已到
●拆遷款結算會計分錄
●拆遷款如何到賬
●拆遷款項
●拆遷結算清單是怎樣的
●拆遷款余額圖片
●拆遷款支付流程
●拆遷款的發放
●宜春市袁州區拆遷補償標準2020,成都溫江征地補償安置的項目有哪些:今日拆遷補償標準更新
●江蘇鎮寧拆遷補償標準,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征地補償標準:今日拆遷補償標準更新
●不足2.2米拆遷補償標準,兩層樓拆遷怎么算面積:今日拆遷補償標準更新
●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集體土地房屋征收怎么補償: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蘇州拆遷補償款發放標準文件(蘇州拆遷補償款發放標準文件是什么)
●農村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集體土地房屋征收怎么補償: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洛陽140平米房屋拆遷補償,洛陽市房屋過戶費用怎么算:今日房屋拆遷補償規定更新
●集體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補償,土地征收和拆遷的區別: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蘇州拆遷補償款發放時間查詢(蘇州拆遷補償款發放時間查詢最新)
●集體土地征收拆遷補償,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合肥城市拆遷補償管理辦法,合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今日拆遷補償法律在線咨詢
●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蘇州拆遷補償款發放時間規定(蘇州拆遷補償款發放時間規定文件)
●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集體產權樓房拆了能賠償嗎: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鐵皮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城鎮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今日拆遷補償標準更新
●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集體產權樓房拆了能賠償嗎: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蘭州宅基地拆遷 補償標準,蘭州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今日拆遷補償標準更新
●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辦法,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有哪些:今日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更新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拆遷補償停工損失補償辦法,企業拆遷停工損失如何計算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時辰
內容審核:馮興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