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冒領征地補償款用于村里建設行為人構成何種犯罪,村長冒領征地補償款用于村里建設行為人構成何種犯罪判定為詐騙罪。相關法律依據(一)必須弄清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相比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犯罪構成要件上的特點。單位犯
村長冒領征地補償款用于村里建設行為人構成何種犯罪
判定為詐騙罪。
相關法律依據
(一)必須弄清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相比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犯罪構成要件上的特點。單位犯罪除了應具備一般犯罪構成的四要件(即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外,還應當具備一個必不可少的構成要件。依據《刑法》總則30條的規定,只有《刑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明確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才能構成單位犯罪,否則便不能構成單位犯罪。
(2)犯罪行為方面的特點。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在行為方面相比,具有以下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單位犯罪的主觀動機、目的必須是為本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而且“犯意”必須是以一定的程序、形式等表現出來的單位意志;二是單位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所獲得的利益必須被單位占有、使用,而不能由單位內個別人或部分人享有,否則便是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自然人犯罪。
上述兩點是一般的自然人犯罪與單位犯罪之區別,不具備上述兩個特點的犯罪,肯定不是單位犯罪。但具備了上述兩個特點的犯罪,也不能完全肯定是單位犯罪,例如,為了犯罪而注冊公司(或成立單位),公司成立后進行犯罪行為,也完全符合單位犯罪的所有構成要件及特征,但卻不能按單位犯罪處理,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再如,國家機關實施的犯罪行為(如走私等),雖然在形式上也完全符合單位犯罪的構成要件與特征,但由于國家機關主體的特殊性,在認定犯罪時,無論法律有否規定該犯罪包含單位主體,一般都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而一律認定為自然人犯罪。顯然,具備了上述兩個特點的犯罪也可能是自然人犯罪,所以在認定某種行為是否為單位犯罪時,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糾正對財產犯罪動機、目的認識上的偏差。即一般人善良的意識認為:在財產犯罪中,尤其是騙取、竊取、侵占型的財產犯罪中,行為人應該出于將犯罪對象非法據為已有的目的,否則便難以認定為犯罪。其實這是一種對《刑法》認識上的誤區,《刑法》中設定的每一條法律規范,都是為了保護一定的法益——即某種社會關系。對于財產犯罪而言,《刑法》所保護的法益,是財產所有人對其所擁有財產的各種權利,換句話說,《刑法》打擊的是侵犯公、私財產的行為,而不是取得財產的行為。所以,只要行為人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具體法益,并且達到了《刑法》所限定的程度,一般情況下,就構成該犯罪。
正因如此,《刑法》中的大部分犯罪并不以犯罪的動機、目的、個人是否取得財物為構成要件。如《刑法》第266條對詐騙罪的規定,并沒有限定行為人騙取財物的動機或目的必須是據為己有,所以,在認定犯罪時,不能盲目地認為行為人為第三者尤其是為本單位而詐騙財物、或者將詐騙來的財物歸第三者或本單位所有時,就不構成詐騙罪。
通過對上述案例的分析與解答,大家應該知道村長冒領征地補償款的行為判定為詐騙罪。在實踐中,還需要對具體的案件情節做出具體的分析。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由 梁勤栓律師 和 律說律答 共創回答村主任冒領征地補償款屬于犯法行為。屬于農民集體和農民個人所有的征地補償款,任何人不得侵犯。在農村征地過程中,由于農民對征地信息的了解途徑較少,一些村干部利用協助政府從事征地安置補償工作的機會,利用手中的職權,采取非法手段,侵吞征地補償款。雖然本案中的兩位被告人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但依據我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將其二人以“貪污罪”定性處罰是正確的。如果一旦被查出這種情況,將會按照貪污罪論處。
一、相關法律依據
《刑法》第九十三條: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
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在從事哪些工作時屬于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教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解釋如下:
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屬于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一)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二)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
(三)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
(四)土地征收、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
(五)代征、代繳稅款;
(六)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征兵工作;
(七)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從事前款規定的公務,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適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和第三百八十三條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條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條和第三百八十六條受賄罪的規定。
很多農民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對于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以及補貼政策不甚了解,出于對村主任等官員的信任將材料手續等交給這些官員,很有可能造成村主任官員冒領的情況出現。一方面需要各位熟知與自己相關的補貼政策,另一方面積極舉報村官冒領的行為,以及其沉重的打擊。
村長冒領征地補償款構成貪污罪。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九條,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二)貪污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并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一、構成貪污罪應具備的條件
1、犯罪主體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軍事機關中行使一定職權、履行一定職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2、侵犯的是公共財物,所謂公共財產是指國有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和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
3、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
4、行為上主要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村長冒領村民的國家補貼
●村干部冒領我土地補償怎辦
●村民冒領他人土地補償款
●村干部冒領農田補助
●征地村干部冒充老百姓簽名怎么辦
●村干部騙取征地補償款案例
●村干部冒領直補款
●村干部冒領我土地補償怎辦
●村干部為村民虛報冒領補貼資金
●村干部虛報冒領土地補償款
●行為人騙取征地補償青苗費如何處理,行為人騙取征地補償青苗費如何處理?: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行為人過錯是導致犯罪得逞的重要原因的,應對其過錯承擔民事責任,由于行為人的過失造成嚴重后果構成什么罪: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趙明媛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村長冒領征地補償款用于村里建設行為人構成何種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