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 ?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 ? (1994年6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10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
?
(1994年6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10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關于修改八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2015年7月3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根據2024年5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于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水土保持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水土保持的具體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草原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轄區內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納入年度計劃,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實施。
自治區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實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和教育工作,將水土保持宣傳教育納入各類行政培訓、基礎教育,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水土保持公益宣傳。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并向社會公告。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自然保護區、水源地保護區、天然草原區、水源涵養林等水土流失潛在危險較大的區域,應當劃為重點預防區;南部黃土丘陵區、中北部干旱風沙區等水土流失嚴重區域,應當劃為重點治理區。
第七條 水土保持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準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編制水土保持規劃,應當征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
跨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規劃應當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準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水土保持規劃一經批準,應當嚴格執行;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規劃編制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八條 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工業園區開發、國土整治、農林綜合開發、旅游開發、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規劃編制部門應當在規劃中設立水土保持專章,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并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征求本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九條 依法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在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中同時進行水土保持設計,審查生產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應當同時審查水土保持設計。
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水土保持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得投產使用。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下列措施,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
(一)免耕、等高耕作、輪耕輪作、草田輪作、間作套種等;
(二)禁牧封育、植樹種草、自然修復、舍飼圈養等;
(三)保護植被、沙殼、結皮、地衣等;
(四)發展沼氣、節柴灶,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能,以煤、電、氣代替薪柴等;
(五)從生態脆弱地區向外移民;
(六)其他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的措施。
第十一條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的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劃定并公告。
禁止采集發菜或者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挖甘草等。
禁止在河流、湖泊、水庫、渠道以及專門存放地以外的溝道傾倒固體廢棄物。
禁止濫伐林木,毀林、毀草開墾。
第十二條 禁止在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人的鄉(鎮)可以放寬至二十度。禁止開墾的陡坡地的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劃定并公告。
已在禁止開墾的陡坡地上開墾種植農作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退耕,植樹種草;耕地短缺、退耕確有困難的,應當修建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三條 開墾禁墾坡度以下、五度以上荒坡地以及在自治區中北部干旱風沙區,開墾種植農作物、中藥材或者植樹造林,應當采取修建水平梯田、水平階、魚鱗坑、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設置草方格等水土保持措施,并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編制水土保持實施方案,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實施。
對五度以下的平緩坡耕地、川臺地、塬地應當沿等高線筑地埂保持水土。
第十四條 禁止在本行政區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區域開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確因國家發展戰略和國計民生需要建設的,應當進行科學論證,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
生產建設單位應當在生產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前依法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并取得批準手續,嚴格執行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從事生產建設活動造成水土流失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相關標準進行治理。
第十五條 水土流失治理應當與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發展生產相結合,注重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因地制宜,有計劃地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組織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淤地壩建設、黃土高原塬面治理、適地植被建設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采取塬面、溝頭、溝坡、溝道防護等措施,加強多沙粗沙區治理,開展生態清潔流域建設。在風力侵蝕為主的地區,以小面積治理促進大面積保護,采取禁牧封育、設置人工沙障、植樹種草、免耕等措施,建設防風固沙防護體系。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引進和扶持與水土保持密切相關的產業,采取資金補助、項目扶持、技術培訓與推廣等政策措施,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以承包、租賃等方式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并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
第十八條 單位和個人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應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對造成的水土流失負責治理。
生產建設項目進行開挖、填筑、轉運、堆存等土石方施工的,應當控制地表擾動范圍,采用苫蓋、攔擋、排導、沉沙、灑水降塵、坡面防護等工程措施,減少施工范圍地表徑流和風蝕揚塵。生產建設活動結束后,應當及時植樹種草、恢復植被。
第十九條 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損壞地貌植被或者水土保持設施,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應當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第二十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科學規劃、合理設置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對全區水土流失進行動態監測,每五年對下列事項進行公告:
(一)水土流失類型、面積、強度、分布狀況和變化趨勢;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三)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情況。
對重點區域、重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動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發布。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水土流失危害事實或者危害程度的鑒定工作,可以委托有關機構開展水土流失危害事實的鑒定。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采集發菜或者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挖甘草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專門存放地以外的區域傾倒砂、石、土、矸石、尾礦、廢渣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理,按照傾倒數量處每立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清理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清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清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毀林、毀草開墾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二十六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寧夏水土保持方案
●寧夏水土保持監測總站
●寧夏水權改革方案
●寧夏水土保持補償費
●寧夏水土保持方案編制
●寧夏做水土保持方案的公司
●寧夏 水權改革
●寧夏水土保持監測總站
●寧夏水權
●寧夏水資源公報2019
內容審核:范美華律師
來源:頭條-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