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建設,拆遷補償于是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所謂拆遷補償是指拆遷人在對被拆遷人的房屋進行
一、以下四種無證房也可獲得合理補償
圣運律師提示廣大被拆遷人,無證房并不是違法建筑的代名詞,對無證房一概不給予補償是拆遷人無視被拆人合法權益的做法!在中國農村,土地使用人或者實際使用人沒有土地權屬證書的情況非常普遍,這些無證房屋如果是合法建筑,被拆遷人有權利拿到同等補償!
只要符合以下四種條件,無證房屋也能得到補償:
1、農村中的房產
在中國農村,土地使用人或者實際使用人沒有土地權屬證書的情況非常普遍。最開始農村建房管理較松,對產權這方面也沒有管理到位,因此農村有很多無證房。無證房屋不等于違章建筑,只要是依法建造的房屋,即使沒有產權證明,在拆遷的時候依舊可以拿到全額補償。
2、歷史流傳下來的房產
圣運律師表示,歷史流傳下來的房產雖然沒有證件但也不具有先天違法性。這樣的房產通常面臨的狀況是,在建造時和建造后一段時間都是合理合法的,但由于城鄉規劃的變動和法律的完善,原本合法的房屋不符合現行的法律要求。
公民基于對國家法律和相關制度的信賴建造房屋,在當時是合法行為,其依法取得的權利應當受到保障。因而基于目前城鄉規劃的需要以及現行法律的規定對歷史遺留建筑進行拆除,須按照房屋的市值進行補償。
3、 城中村住房
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驚人,有很多還屬于村集體的房子建造在城市中,城市要發展,這些房子在日后肯定要被征收和拆遷的,即使沒有產權證明,只要沒有違法建造房屋的,都在補償的范圍中。
4、幾代人流傳下來的祖屋
一些建筑形成于70年代,或是更早至五六十年代,在當時很少的手續就可建成,如果用現在法律要求分析可以歸為違章建筑,這顯然不行,所以,必須結合建筑物形成時的法律規定確定合法與非法。
二、補償形式
安置補償的選擇一般會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拆遷安置補償款,一種是產權置換房屋,還有一種就是兩者相結合,在一定產權置換的基礎上再收取部分補償款。
三、補償標準
征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被征用的耕地數量÷征地前被征用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
房屋拆遷補償價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成。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四、宅基地和房屋分開補償
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一是宅基地補償,歸屬于集體:二是房屋補償,歸屬于個人。
五、拆遷的相關政策
1、先補后拆。拆遷涉及到被拆遷人的直接利益,補償又是拆遷的關鍵,二者都是容易引起矛盾和摩擦的激發點。在保護被拆遷者利益上,必須遵循“維護公共利益”的原則。過去拆遷都是先騰空再簽訂補償安置協議,今后,被拆遷人先簽訂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再搬遷,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房屋被拆卻拿不到補償款甚至‘拆了舊房沒新房’的局面。補償方式多樣選擇,尊重被拆遷人的選擇,補償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2、拆一還一。如果被拆遷人選擇產權置換,那么以1:1的面積計算標準將自己的房屋與拆遷方提供的房屋進行置換是最基本的利益保障。
3、被拆遷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補償原則是拆遷行為必須保證被拆遷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即拆遷戶的生活水平在拆遷之后應等于或高于原有生活水平。
4、不得進行非法拆遷、不得停水停電逼遷。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