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為避免征遷風險的產生或轉變成為現實,在新的拆遷條例出臺前,應該采取一些新的措施與方法。在社會轉型矛盾多發期,很多省市在應對社會問題時,轉變了工作思路,參考了經濟學中的安全預警的思路,積極從預防的角度,對重大事項在實施
為避免征遷風險的產生或轉變成為現實,在新的拆遷條例出臺前,應該采取一些新的措施與方法。在社會轉型矛盾多發期,很多省市在應對社會問題時,轉變了工作思路,參考了經濟學中的安全預警的思路,積極從預防的角度,對重大事項在實施前開展風險預測評估,預測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與概率,并采取相應的手段予以防范,從源頭上遏制重大事件中的風險,為重大事項的順利實施提供安全保障,部分實現了從保穩定到創穩定的轉變。從當前的經濟社會建設形勢來看,征地拆遷無疑是重大社會事項中的焦點,如果未雨綢繆,把風險評估納入到征遷制度中,無疑會有益于扭轉當前征地拆遷中矛盾多發的局面。
針對近來征地拆遷中社會矛盾多發的現狀,國務院辦公廳于五月中旬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緊急通知》),其要求征遷立項前要組織專家論證,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特別是被拆遷人的意見,并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控制拆遷規模,對于沒有經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或群眾意見較大的項目,一律不得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相對于《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相關部門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故此進行征遷風險評估研究,對于順利推進征遷工作,維護被征遷群眾利益、穩定被征遷群眾生產生活、降低相關社會事件發生概率具有積極意義。
1、征遷的性質:征遷是否能增加社會整體福利,是否能顧及到絕大部分征遷戶的利益,是衡量征遷是否屬于公益性質的重要標準。然而近年來往往出現征遷后, 政府和開發商等私企得到了豐厚的資金回報,征遷范圍內的房價、生活成本等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導致被征遷群眾生活水平相對下降。這勢必會引起被征遷人的不滿,容易引起征遷風險。
2、社會因素:征遷應該考慮到當地的風俗習慣,需要顧及到征遷區域內外群眾的感受,如部分征地項目完成后,在原址建成高檔住宅,與周邊破舊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容易引起生活質量相對下降的征遷戶心理失衡。另外,某些新征遷項目補償標準制定不科學,會對以前其他項目被征遷群眾產生不良影響,容易引起他們心理失衡,這也是導致風險形成的因素。
3、工程因素:征遷施工應該避免安全隱患,防止施工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在安全施工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到施工引起周圍群眾的生產生活的不便,應該采取一些臨時的措施,盡量為周邊群眾創造便利。另外,在可能的情況下,施工工期應該縮短,早日恢復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4、管理因素:管理有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五大職能,好的管理構架能大大降低征遷中的風險。征遷工作牽涉到建設單位、政府、拆遷人、拆遷公司、被征遷人等多方,從管理角度來看,必須要合理配置各方職能,相關人員應各司其職認真擔負起應該擔負的責任,同時還須按照計劃、有組織協調好各方,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逐步推進征遷工作。
5、制度因素:當前的征遷相關制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征遷中犯罪數量逐步上升正是其寫照之一。征遷補償、安置一直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是一項涉及到被征遷群眾切身利益民生工作,當前隨著征遷項目的增多,部分領導干部把征遷款項當成了“唐僧肉”,挖空心思尋找漏洞“咬一口”。
征遷制度缺陷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補償結算程序不完善,監督機制缺位;二是征遷項目發包不規范,容易導致暗箱操作,誘發犯罪;三是政策不規范,導致補償標準不一、保障措施不配套、操作不規范。這些存在缺陷的政策在施行中往往就會引起被征遷人等各方的不滿,易導致社會事件的發生。
●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有哪些
●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是什么
●征遷風險評估報告
●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和措施
●征地拆遷風險評估方案
●征地拆遷風險防范
●征遷社會風險評估
●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是什么
●征地拆遷風險點
●征收風險評估
內容審核:趙明媛律師
來源:頭條-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征遷風險評估的應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