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政府拆遷補償文件規定2025,2022年最新農村征地程序來了,走到這一步才能強制收地,自2020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施行至今,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和宅基地上的房屋拆遷迎來了多年未見的驟變期,這突出表現在法定程序步驟的重大改變上。2021
自2020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施行至今,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和宅基地上的房屋拆遷迎來了多年未見的驟變期,這突出表現在法定程序步驟的重大改變上。2021年9月,《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終于完成了修訂,“法+條例”共同形成了較為完整、全面的農村征地補償新程序,走到哪一步才有權強制收回土地也有了最終的答案。律師就在新春伊始為廣大農民朋友全面分析解讀這一具有顛覆性的新程序,希望對大家2022年的征收維權實踐提供幫助。
就農村征地新程序的整體出發,律師將其最直觀地分為兩大階段:征收土地公告(正式)發布前和發布后。從《土地管理法》第47條的規定中我們不難看出,征收土地公告發布前才是新程序中動作、行為集中之所在。
換言之,想要把自己的征地補償安置利益弄個清楚明白,一定要趁早,不可拖延。
1.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需要征收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應當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
據此,征收土地預公告就成為了整個征地程序的新起點。在新《實施條例》出臺前,一些地方將其稱為“征地啟動公告”,二者完全是同一份公告。
征地預公告的法定內容: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征地預公告的發布形式:應當采用有利于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于十個工作日。
征地預公告發布后對被征地農民產生的直接影響:自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征收范圍內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栽搶建的,對搶栽搶建部分不予補償。
請注意,征地預公告必須是由縣級以上政府蓋章發布的,鄉鎮街道、村委會等主體依法無權發布這樣的公告,也就是無權啟動征地程序。
而在實踐中,要當心先通過協議收購、收回宅基地使用權等名義搞“協議搬遷”,實為開展征收項目的做法。被征地農民要對這類不規范操作有敏感性,及時咨詢律師進行更精準的形勢判斷。
2.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26條規定,土地現狀調查應當查明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
這個環節農民顯然是有參與權的,征收方不能在未告知農民、未實際下地入戶的情況下僅憑登記數據關起門來搞所謂的“現狀調查”。調查的結果也應當在村集體張榜公示。
3.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26條規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對征收土地的社會穩定風險狀況進行綜合研判,確定風險點,提出風險防范措施和處置預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有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評估結果是申請征收土地的重要依據。
簡言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環節是法定必經程序,無此步驟則會導致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行為不合法。這將是被征地農民在救濟權利時的重點審查對象。
4.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公告?!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27條指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方式和標準、安置對象、安置方式、社會保障等內容。
第28條則進一步明確了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方式: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公告時間不少于三十日。
征地補償安置公告的內容還包括辦理補償登記的方式和期限,以及異議反饋渠道。
總體來說,征地補償安置公告是整個征地報批前程序中對被征收人權益影響最直接、最重大的一個環節。
這突出表現在被征地農民有權在公告期限內針對方案內容提出意見、申請聽證,或者委托專業律師介入協助對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提出建議,從而促成對方案的實質性修改。
應該說,這是被征地農民提升補償安置條件的最佳時間點,要比拖到起訴征地補償安置決定直至責令交出土地決定時高效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聽證會的召開是有門檻的,即必須符合“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擬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合法這一條件。僅僅是少數被征地農民提出了異議,難以導致聽證會的召開。
這也就是律師此前多次強調過的“更團結”的意義所在。在這一關鍵性的節點上,要把支持我們觀點的人搞得多多的,不能放任自己淪為法律上的“個別人”。
5.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后組織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29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聽證會等情況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后,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示范文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按照立法設計,到這一步大多數被征地農民就已經走完了自己的征地補償程序。協議一簽,大局已定,只需等待征地報批獲準,征收土地公告正式發布,領錢、拿新房鑰匙即可。
剩下來的就是那些對補償安置不滿,堅持依法救濟權利的“個別戶”,縣級政府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情況也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個別戶”的所占比例不應超過10%。嚴格一些,要求在5%以內也不過分,具體的要看各省、市的地方性規定。
換句話說,按照新程序,征地項目能否順利獲批,關鍵就看被征地農民是否對征地補償安置條件認可滿意。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始終是被征地農民自己。
6.提出征收土地申請?!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30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完成本條例規定的征地前期工作后,方可提出征收土地申請,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省級政府或者國務院)批準。
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應當對征收土地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為了公共利益確需征收土地的情形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進行審查。
7.取得征地批復,發布征收土地公告?!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31條規定,征收土地申請經依法批準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批準文件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征收土地公告,公布征收范圍、征收時間等具體工作安排......
省級政府或者國務院作出的叫征地批復,縣級政府可據此發布正式的征收土地公告。到這里,開頭提及的“預公告”的“預”字就算徹底去掉了,征地拆遷也就成了不可逆轉的事實了。
律師認為,在未取得正式的征地批復,發布征收土地公告前,征收方不得“未批先占”拆除房屋、占地施工。
但在實踐中,對已簽約戶的房屋快速拆除已成為習慣性操作,故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被征地農民不可草率盲目簽約。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省級政府作出的征地批復依法是能夠申請復議的,當然是由作出的省政府自己復議自己。若復議維持,必要時還可再申請國務院裁決。
8.組織實施具體征地補償行為。這里的組織實施工作分為兩種:一是對已經簽約的農戶,要及時足額支付其5項法定補償費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的補償費、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以及社會保障費用);
二是對始終拒絕簽約的農戶,縣級以上政府應當作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以行政決定的方式為其落實補償安置。
被征地農民若對征地補償安置決定不服,有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這一步將會直接決定“個別戶”的最終補償安置收獲,大家一定要在專業律師的指導下去舉證、質證、評估、出庭應訴,切勿自行盲目應對從而將最重要的救濟機會浪費。
9.責令限期交出土地。補償安置也落實了,法定程序也走到了,公共利益需要也符合了,若被征地農民執意不肯交出土地、騰退房屋,達到了阻撓國家建設征收土地的程度,《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62條也就派上用場了——由縣級以上政府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新程序帶來的一個疑問是,責令交出土地決定和征地補償安置決定是都要有,還是有一個就算合法?
2022年2月剛剛施行的《遼寧省實施辦法》第17條是這樣表述的: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被依法征收的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協議或者征地補償安置決定規定的期限內交出土地,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與市、縣(區)人民政府辦理相關手續。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市、縣(區)人民政府責令限期交出土地。
由此看來,至少在遼寧省的征地實踐中,責令限期交出土地決定被作為了法定的最后環節,必須出現。也就是說要既有征地補償安置決定,又有責令限期交出土地決定,才能走到申請法院司法強拆農民房屋的地步。
走到這第9步,強制收地、強制拆房才會到來,而且只能是有法院裁定,區縣政府及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乃至于更低層級的鄉鎮街道、村委會等均無權強制拆除老百姓的合法房屋,也無權強行鏟除老百姓種植的樹木及農作物,拆毀其他養殖設施。
法律分析:
農村征地的程序有:辦理用地申請,擬定征地方案,征地審查,征地審核與批復,征地方案公告,制定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公告,補償措施進行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農村的土地征收補償費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1、土地補償費
土地補償費是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假如你們村有100畝耕地被征收,每畝耕地的平均年產值是5000元/畝的話,那么土地補償費就是300萬-500萬,但是,土地補償費歸集體,由村委會代表領取,之后怎么分配由村民大會討論決定。
2、安置補助費
根據最新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安置補助費對人不對地,每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償費是這塊耕地被征收前年產值的4-6倍,其中,需要安置的人數并不是有多少人算多少人,而是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得出的,假如你家被征用了5畝地,你們村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8畝,每畝耕地的平均年產值是5000元,那么你們家需要安置的人數就是6.25個人,那么正常來說你家可以領到的安置補助費就是12.5萬-18.75萬,算下來每畝約補償3.75萬,另外《土地管理法》還規定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如果人員由村集體安置的,這項補助歸村集體管理使用,不統一安置的就歸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3、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就是對被征土地上播種的作物或建好的房屋的附著物進行補償,這些省級人民政府會根據當地產值或物價來進行估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種下莊稼還能在征地前搶收是不補償的。
一、土地侵占損害賠償標準
需要評估土地及地物的價格,具體方法的申請評估鑒定公司評估。
集體土地拆遷補償: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一、2022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1、2022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如下:(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二、征地拆遷補償需要提供的資料有哪些1、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表;2、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報告;3、項目立項文件與政府簽訂協議等相關材料;4、征地費用及補充耕地初步方案、補充耕地資金引入預算說明或證明材料;5、標明用地范圍和補充耕地位置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6、預審機關需下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出具的有關意見或說明材料。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類型為土地互換、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土地要堅持農戶自愿的原則,并經過鄉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簽訂流轉合同。征地補償: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其他稅費:1、耕地占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4、耕地占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征地工作程序1、告知征地情況。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3、組織征地聽證。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5、公開征地批準事項!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房屋地上物補償標準1、房屋補償標準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搗(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平(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2、其他地上(下)附著物補償標準倉房每平方米補償920元。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65元。沼氣池每個補償4600元。廁所每平方米補償190—300元。豬雞舍每平方米補償150—260元。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補償165—280元。菜窖每平方米補償180—330元。磚石墻每延長米補償190元。格柵(含工藝格柵欄)每延長米補償450元。大門樓每個補償2400元。飲用水井(含壓水設備)每眼補償1000元。農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設備)每眼補償15000元。排灌大井(含設備)每眼補償3萬元。排水管(塑料管、鑄鐵)每延長米補償80—150元。電話移機補助費每戶200元。有線電視遷移補助費每戶300元。墳每座補償5000元。3、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2萬元。電力設施動遷補償標準1、低壓線路改移(0.4KV)每公里補償30000元;線路加高木桿平均每根1000元,砼桿平均每根1500元(含金具、線、占地、稅金等費用)。2、高壓線路改移(10KV)每公里補償47000元;線路加高砼單桿平均每根60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含金具、線、占地、稅金等費用)。3、高壓線路加高(66KV):砼單桿平均每根55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砼A桿平均每基10000元,鐵塔平均每基10萬元(含金具、線、占地、稅金等費用)。4、高壓線路加高(220KV以上):砼雙桿平均每基2萬元,鐵塔平均每基20萬元(含金具、線、占地、稅金等費用)。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動遷補償標準采取工程修復和補償相結合的原則,按成本價適當補償。1、農村小型水庫水庫水面(灌溉與養殖兼用)每畝補償19000元;水庫水面(灌溉)每畝補償16000元;水庫荒灘每畝補償300元。2、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小型閘門(砼結構)每個補償15000-20000元;排灌干渠堤壩每延長米補償80元。廠礦企事業單位動遷補償標準國有和集體所有制的廠礦企事業單位的動遷,考慮實際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辦公用房參照民房動遷標準;廠房等生產設施按重置折舊計算,適當考慮停工搬遷損失費用。施工運輸道路補償標準凡工程施工指定的鄉村運輸道路,施工期間由施工單位負責維修養護,工程竣工后按補償標準由各市組織修復。鄉村道路(瀝青路面)視取料難易、路面寬度情況,每公里補償20-35萬元。鄉村道路(砂石路面)每公里補償9萬元。鄉村道路(土路面)每公里補償4萬元鄉村道路和田間作業道補償標準考慮農民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確需修建的鄉村道路連接線和田間作業道,按補償標準由各市組織實施。村道路連接線(砂石路面)每公里補償12萬元(含征地費用、簡易構造物)。鄉村道路連接線、田間作業道每公里補償8萬元。征地及動遷不可預見費按簽訂的征地和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總費用的5%計算。不可預見費由建設單位負責使用,主要用于因工程設計變更引發的擴大征地和地上附著物動遷的補償;工程設計時沒有發現,征地動遷協議中沒有列入的不可預見的地下構造物動遷補償;因國家政策性調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災害等不可預見項目的補償。涉及征地的不可預見項目,由省交通廳和省國土資源廳共同核定。各市動遷辦公室管理費按省市簽訂的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的總費用的3%計提。各市動遷辦公室為臨時性機構,主要負責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拆遷地上、地下附著物和地方協調工作。市動遷辦公室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高速公路占地賠償—林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一苗圃地補償費計算方法苗圃地補償費=該苗圃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苗圃地面積(公頃)補償倍數注:補償系數=臨時占地(指占用期二年以下,下同)為每年2.5--5倍;永久占用(指占用期三年以上,下同)為10--25倍。二國有其它林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不含苗圃地)其他林地補償費=所在鄉(鎮)農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林地面積林種補償系數三集體其它林地永久占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不含苗圃地)集體其他林地永久占地補償費=所在鄉(鎮)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林地面積補償倍數(6至10)四集體其它林地臨時占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不含苗圃地)集體其他林地臨時占地補償費=所在鄉(鎮)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林地面積補償倍數(占用期一年為1.5-3倍,占用期二年為5倍)拆遷特困戶對拆遷特困戶和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的房屋,由拆遷人按以下規定給予照顧:1、對拆遷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的住戶,其拆遷貨幣補償款低于5.5萬元的,按5.5萬元給予貨幣補償。2、對拆遷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的住戶中的殘疾人,其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標明殘疾標準程度為一級、二級的聽力、語言、肢體殘疾的和標明視力、智力、精神殘疾的,在第一條的基礎上,再給予補助1萬元照顧。特殊情況對于特殊情況參照有關規定,依照現行當地物價市場,由省市主管部門舉行聽證會,與業主協商處理。經濟建設是民生工程,要征得人民理解與支持,掀起全民建設家園的氛圍,不得強制進行,若有對群眾有威脅,恐嚇甚者暴力行為,直接追究負責官員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九條 無權批準征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超越批準權限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準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準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準文件無效,對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準、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論處。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八十條 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第八十一條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交還土地,處以罰款。
一、農村征收土地補償標準是什么1、農村征收土地補償標準如下:(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2、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二、土地征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1、完善土地征收制度;2、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3、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4、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
●農民政府拆遷補償文件規定最新
●農民政府拆遷補償文件規定是什么
●國家對農民拆遷政策
●農民政府拆遷補償文件規定解讀
●農民拆遷征地補償標準
●農民拆遷怎么補償
●農村政府拆遷補償
●農民拆遷問題應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政府農村拆遷標準
●國家農民拆房補償標準
●農村征地2021
●農村征地2021
●2021年農村征地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年農村征地的補償標準
●農村征地最新政策出臺
●2020新的農村征地補償大全
●2020新的農村征地補償大全
●最新農村征地補償標準
●2020年農村征地補償新政策
●農村征地規定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2025農民政府拆遷補償文件規定是什么,農民拆遷怎么補償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趙穎語
內容審核:李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