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辦法2024最新, 重慶市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辦法2024最新 (2024年6月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68號公布 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
(2024年6月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68號公布 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完善稅費治理機制,保護納稅人、繳費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活動,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辦法所稱稅費,是指依法由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的稅收、社會保險費、政府非稅收入的總稱。
本辦法所稱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為了保障稅務機關及時足額征收稅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所采取的協助、支持、監督管理等措施的總稱。
第三條 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遵循政府統籌、稅務主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協同機制,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措施。所需經費按照財政管理體制予以保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稅務機關在本行政區域內開展稅費征管和服務工作。
第五條 稅務機關應當依法開展稅費征管和服務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協助、支持稅務機關開展稅費征管和服務工作。
第六條 本市加強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稅費征管和服務工作的區域協作。
稅務機關應當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部署,持續推進川渝地區稅費政策趨同、執法標準統一、執法信息互通、執法結果互認,逐步實現稅費征管和服務一體化。
第七條 對在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征管協同
第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法規等規定征收稅費,不得違法開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緩征收或者攤派稅費,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稅費收入。
第九條 市稅務機關應當建立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體系,推進稅費數據以及業務系統的匯聚聯通,推動智慧稅務應用,完善對納稅、繳費行為的數字化智能管理,提升稅費征收管理能力,減輕納稅人、繳費人的辦事負擔。
第十條 涉稅費數據共享實行目錄管理,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開展共享。
市數據主管部門會同市稅務機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編制、發布、更新涉稅費數據共享目錄。目錄之外的涉稅費數據共享需求,由市稅務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商解決,并及時納入目錄管理。
涉稅費數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稅務機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十一條 稅務機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預測稅費收入,及時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稅費征收情況、稅費增減變化因素以及年度收入預測,為財政部門編制預算提供依據。
財政部門編制和調整稅費收入預算,應當征求同級稅務機關的意見。
第十二條 民政、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共享股權轉讓、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社會組織舉辦人變更等信息。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辦理個人股權轉讓以及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登記時,應當依法查驗與該股權交易、財產份額交易相關的完稅、免稅信息;查驗無結果或者查驗結果異常的,應當告知納稅人依法履行申報繳納義務;經確認已履行申報繳納義務的,應當依法辦理登記并將相關信息反饋稅務機關。
稅務機關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完稅、免稅信息。
第十三條 民政、司法行政、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受理相關主體注銷登記申請時,應當依法查驗清稅證明或者注銷稅務登記情況;查驗無結果或者查驗結果異常的,應當告知相關主體先行取得清稅證明或者注銷稅務登記。
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與前款規定的部門共享清稅證明、注銷稅務登記信息。
第十四條 稅務機關因稅費征管或者落實優惠政策需要,提出專業資格認定、專業信息確認請求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及時進行認定或者出具意見。
有關部門和單位發現納稅人、繳費人不再符合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條件的,應當及時通知稅務機關。
第十五條 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土地、房屋權屬登記時,應當依法查驗與權屬登記相關的稅費申報繳納信息;查驗無結果或者查驗結果異常的,應當告知納稅人、繳費人依法履行申報繳納義務;經確認已經履行申報繳納義務的,應當依法為其辦理相關業務。
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與不動產登記機構共享相關稅費申報繳納信息,完善不動產登記協同機制。
第十六條 公安機關應當配合稅務機關做好稅費征管工作,健全派駐聯絡機制,實現稅警雙方案件信息互聯互通和聯合辦案制度化、信息化、常態化。
稅務機關因稅費征管、案件辦理需要,可以向公安機關查詢納稅人、繳費人以及其他有關人員身份證明、流動人口居住登記情況、境內外人員出入境記錄等信息,公安機關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車輛登記、檢驗手續時,應當依法查驗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完稅或者免稅信息。
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納稅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第十七條 稅務機關應當加強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協作,建立健全數據共享、聯席會議等機制,推動稅費征管與人民法院審判執行、人民檢察院公共利益保護銜接聯動。
在人民法院執行生效裁判文書、辦理強制清算以及破產等案件時,稅務機關應當及時征收相關稅費。
第十八條 稅務機關在稅費征管中需要查詢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繳費人用電、用水、用氣、車輛通行、倉儲物流等情況時,有關事業單位、企業應當依法予以協助,如實提供相關信息和資料。
第十九條 財政、人力社保、規劃自然資源、城市管理、醫保等部門和單位應當為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社會保險費、政府非稅收入提供必要的征繳信息,協助開展征繳工作。
稅務機關應當向前款規定的部門及時反饋社會保險費、政府非稅收入征收明細信息。
第二十條 地方金融管理、財政、審計、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和單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稅費違法線索的,應當依法移送稅務機關。
稅務機關收到稅費違法線索后,應當依法處理并反饋處理情況。
第二十一條 稅務機關應當會同司法行政、人力社保、醫保等部門建立健全稅費爭議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暢通稅費訴求收集、響應和反饋渠道,運用和解、調解等方式,及時、有效化解稅費爭議。
第三章 稅費服務
第二十二條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辦稅繳費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為智能辦稅繳費服務提供場所、設施保障。
第二十三條 稅務機關應當建立分析預警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辦稅繳費服務場所突發事件風險排查,實現辦稅服務廳動態監控。
公安、城市管理、應急管理等部門應當加強對辦稅繳費服務場所周邊治安、城市管理和消防秩序的整治,發現可能影響辦稅繳費服務場所正常秩序的行為時,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發出預警信息。
第二十四條 稅務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稅費法律法規、政策的普及宣傳,發揮稅費宣傳的教育引導作用,在全社會營造誠信辦稅繳費的氛圍。
稅務機關應當通過現場、網絡、電話等方式無償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辦稅繳費咨詢服務,無償組織辦稅繳費培訓,提升納稅人、繳費人依法辦稅繳費的意識和能力。
第二十五條 稅務機關應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辦稅繳費等服務流程,實現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移動終端辦理和跨區域辦理。
稅務機關應當為老年人、殘疾人等有特殊需求的納稅人、繳費人提供預約服務、幫辦服務、延時服務等必要的辦稅繳費便利。
第二十六條 稅務機關應當積極推進電子稅務局與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深化“一網通辦”稅費事項改革,提升跨部門聯辦能力。
第二十七條 稅務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機制,保障納稅人、繳費人精準、便捷、充分享受稅費優惠。
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應當利用稅費申報信息、財務會計信息、第三方涉稅費信息等,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風險提示服務。
稅務機關應當為有需求的市場主體提供國際稅收政策指引,提示市場主體防范涉外稅收風險。
第二十九條 稅務機關應當推進電子發票應用,建立與電子發票相匹配的服務模式,為納稅人開具、使用電子發票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財政部門應當積極推進非稅票據電子化。
財政、檔案等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推進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賬、核算、歸檔等工作,引導市場主體提升財務管理和會計檔案管理電子化水平。
第三十條 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和稅務機關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利用納稅信用信息完善中小微企業信貸機制,提高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水平。
第三十一條 支持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加強稅費專業服務規范化建設,提高稅費專業服務能力,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稅費服務。
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提供稅費專業服務時,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專業服務準則以及職業道德要求,不得進行虛假宣傳、違規發布信息和招攬業務等活動。
稅務、司法行政、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加強指導監管,依法處理違法違規行為。
第三十二條 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在稅費宣傳、訴求反映、爭議化解中發揮積極作用。
鼓勵公益性社會組織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參與稅費志愿服務。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逐步將稅費監管納入跨部門綜合監管,增強監管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稅務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風險”監管為基礎的監管體系。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配合稅務機關開展稅費監管和欠繳稅費征繳,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開展催報催繳、稅務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信用懲戒等措施,防止稅費流失。
第三十四條 稅務機關應當完善實名辦稅繳費以及信用管理制度,依法對稅費公共信用信息進行歸集、披露、使用和管理。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支持稅務機關推進稅費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納稅信用、社會保險費以及政府非稅收入繳費信用與其他領域社會信用的聯動管理,依法實施信用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
第三十五條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的監督,通過督查督辦、檢查評估等方式推動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落實。
第三十六條 稅務機關就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與有關部門和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進行協商;無法協商解決的,提請上一級稅務機關與對應級別的主管部門協商解決或者由本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三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依法進行監督,發現有關部門和單位在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工作中未履行法定職責的,可以進行舉報。
第三十八條 稅務機關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不依法履行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職責的,由有權機關責令改正;經責令改正仍不履行職責或者造成稅費流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重慶市稅收征管保障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14號)同時廢止。
●重慶市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辦法2024最新版
●重慶市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辦法2024最新消息
●重慶市稅收保障辦法
●重慶市稅收征管保障辦法
●重慶市稅費政策
●重慶市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實施方案
●重慶市納稅服務熱線
●重慶市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辦法2024最新消息
●重慶深化稅收征管改革
●2020重慶稅務最新消息
●重慶專業土地征收律師價格,重慶市土地征用費收費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安陸市征地補償標準?2024年重慶市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征收墳地拆遷補償賠償賠償標準?重慶市渝中區具體拆遷補償標準: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市征地拆遷補償標準?重慶市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土地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市律師服務收費指導標準,重慶市律師收費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市司法局律師收費標準 ,重慶市律師收費標準2021: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律師費收費標準2023,重慶市律師收費標準2021: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市律師費收費標準2022,重慶市律師收費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重慶市農村拆房補償標準2020: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市律師服務收費標準(最新政府指導價),重慶市律師服務收費指導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永川征地賠償政策,重慶市永川區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重慶征地補償標準是多少是固定的嗎?,重慶市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上訴人唐躍要求被上訴人重慶市南岸區國土資源局履行給付其土地補: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沙坪壩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趙建不服重慶市沙坪壩區國土資源局土地行政管理二審案: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蘭俊文訴重慶市人民政府征地拆遷安置補償行政裁決糾紛案:今日在線強拆評估法律咨詢
●重慶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重慶市農村拆房補償標準2020:今日在線拆遷法、征收法律咨詢
●安陸市征地補償標準?2024年重慶市征地補償標準:今日在線補償標準法律咨詢
●《重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出爐,新型城鎮化目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城鎮人口達到2800萬人: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重慶市九龍坡區2020年調整部分地區征地拆遷貨幣補償安置價格,中梁山街道、華巖鎮貨幣補償安置價格調整為10050元/㎡: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重慶市九龍坡區2019年調整了全區征地拆遷貨幣補償安置價格,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安置價格調整為5000元/平方米:今日土地拆遷,征收政策轉載
內容審核:北京圣運律師
來源:頭條-重慶市稅費征管和服務保障辦法2024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