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地以商標富農地標興農為抓手,通過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建設,使脫貧致富更有成效。地標品牌的快速發展是不少地區持續增收、助力脫貧
為更好開展普法宣傳,讓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深入人心,4月25日,于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民革北京市委會法律服務志愿者聯誼會、團結網聯合舉辦線上普法活動,邀請民革黨內、黨外的法律專家做客直播間,宣傳知識產權知識、普及知識產權意識。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有銀律師、大案部負責人劉超律師受邀參與此次直播活動。
直播中,受邀直播嘉賓圍繞鄉村振興與知識產權展開交流,包括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文創產品等話題。直播伊始,民革黨員、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李鐘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助力打造種業之都”為主題開展交流分享。在交流中,李鐘介紹了保護好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對我國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分析了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中面臨的核心問題與解決方案。他表示,現在年輕人們都習慣于通過新媒體方式來接受信息,希望通過這樣的直播方式,讓更多年輕的村民、農學生們學習到知識產權的知識,理解知識產權在鄉村振興中的意義,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
(民革黨員、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李鐘進行直播分享)
隨后,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有銀律師就“鄉村創業中一定要了解的知產保護高壓線”為主題進行普法分享。王有銀律師以“冰墩墩”形象的冒用等案例作為切入點,深入介紹了鄉村創業者正面臨的常見包括IP侵權、假冒產品肆意生產、種子等產品銷售無授權許可、不正當競爭行為侵權等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直播過程中,王有銀律師以互動的形式生動地闡述了,知識產權為何更值得鄉村創業者重視以及高院相關案例解析。
在直播中,王有銀律師強調,隨著線上交易的興起,行業環境發生了變化,具有品牌效應的產品更有市場競爭優勢且隨著時間發展可以不斷累積。這不僅需要經營個體的努力,更需要當地的政策扶持。地方引導樹立“知產興農”觀念,著力提升“知產富企”意識。不斷提升地域品牌價值,讓其真正成為地域特色產品的“護身符”和興農富農的“金招牌”,拓寬經濟發展之路,助推鄉村振興。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王有銀主任進行直播分享)
直播中,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大案部負責人劉超律師也以“鄉村文創產品的版權保護措施”為主題進行了直播分享交流。劉超律師強調,現代信息傳播速度和范圍給這些文化藝術創造者帶來的影響,除了使作品獲得更多欣賞與贊揚外,還有版權保護的嚴峻形勢。作者可能會通過微博、朋友圈、直播賬號等多種平臺發表自己的作品,但卻未能意識到這其中所帶來的版權侵權風險,因此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刻不容緩。
(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大案部負責人劉超律師進行直播分享)
針對此次公益直播普法活動,民革北京市委會秘書長、民革北京市委會法律服務志愿者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蔣耘晨認為,法治建設和鄉村振興是民革履職的重點領域,民革北京市委會法律服務志愿者聯誼會聯合團結網舉辦的這次線上普法直播,是在新媒體平臺開展普法活動的有益嘗試,也是聯誼會首次將普法宣傳和鄉村振興工作結合起來開展的活動。
要走好鄉村振興道路,必須緊抓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這一節點,知產可以成為鄉村發展的自主運轉發動機。“十四五” 規劃中提到,下一個新發展階段重點優先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無疑為培育高素質農民,深人開展現代化農業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先明指導,也意味著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也進人了下一個新時期。
只有全社會成員高度重視和尊重,國家自上而下設立適宜的規章制度,農業知識產權在制度內得以充分流動并適應市場,才能不斷激發農業創造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使國家總體經濟穩步向前。未來,圣運律師也將持續擔當首都律師的責任,發揮行業優勢,為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經濟建設,優化首都法治環境貢獻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