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補償遲遲不到位找誰2025,拆遷款不給去哪個部門投訴,拆遷款不給可撥打電話12345向政務部門投訴,具體內容如下:1、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簡稱12345熱線),指各地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由電話12345、市長信箱、手機短信、手機
拆遷款不給可撥打電話12345向政務部門投訴,具體內容如下:
1、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簡稱12345熱線),指各地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由電話12345、市長信箱、手機短信、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方式組成的專門受理熱線事項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7-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12345熱線可以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推進依法行政,創新社會治理,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2、12345熱線工作要接受本級人大代表的依法監督和政協委員的民主監督,根據要求報送12345熱線運行情況及各部門辦理情況,并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眾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綜合運用系統督辦、書面督辦、專項督辦、批示督辦等多種方式,對承辦單位辦理情況進行催辦、督辦。通過全方位的監督和多種形式的督辦,促使各單位認真履職盡責,確保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法律分析:拆遷款遲遲不給可以找當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投訴,如果拆遷部門沒有按照協議約定的時間支付補償款,那被拆遷人可以拿著協議到法院去起訴要求履行合同中的拆遷款項。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征收部門與被征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補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法律分析:所有的征地拆遷款都是要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的。如果簽訂補償協議后,補償款沒有到位,可以向審計部門舉報。征地拆遷款的使用和發放情況是受審計部門監督的,而且審計部門在征收結束后也會公布審計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拆遷管理條例》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并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筑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五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出土地不交出土地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分析:房屋拆遷賠償不合理的可以向拆遷部門的上一級政府機關或者行政機關來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來訴訟處理,具體情況下,應當根據賠償不合理的實際原因及矛盾糾紛來處理。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拆遷問題投訴電話是12369。在日常生活中,固定場所如餐廳、干洗店等超標排放噪聲擾民,居民可以到環保部門投訴。環保部門接到投訴后對其反映的噪聲污染源進行監測,如果噪聲超過國家噪聲排放標準分貝的,環保部門可對超標排放噪聲的單位依法進行處罰。受到環境噪聲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賠償損失。拆遷糾紛,被拆遷人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裁決,如果對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一般而言,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作出拆遷許可、拆遷決定、拆遷補償裁決等行政行為的,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為被告;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訴訟中,以人民政府為被告的一般是以下幾種情形:1、由人民政府下屬的“拆遷辦公室”充當拆遷人同時又作出許可決定和裁決;2、由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局成立的臨時性組織,如“拆遷指揮部”等充當拆遷人,同時作出許可決定和裁決;3、由政府專門成立的土地儲備中心充當差遣人由人民政府作出裁決。在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糾紛時,出現以上三種情形的,人民政府為房屋拆遷行政訴訟的被告。【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法律分析:房屋拆遷不合理可以向市、縣級人民政府投訴維權。對于集體土地上的房屋的征收拆遷,并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設置及其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房屋拆遷補償遲遲不到位找誰解決
●房屋拆遷補償遲遲不到位找誰投訴
●拆遷補償一直不到位怎么辦
●房屋拆遷補償遲遲不到位找誰處理
●拆遷補償遲遲不到怎么辦
●拆遷補償款遲遲不到位
●房子拆遷賠償沒有到位怎么辦
●拆遷補償款遲遲不給找哪個部門
●房子拆遷政府遲遲不作補償決定
●拆遷補償不給怎么辦
●拆遷款不給去哪個部門投訴案例
●拆遷款不給去哪個部門投訴案例
●中央拆遷辦舉報電話
●鎮政府拆遷怕12345投訴嗎
●拆遷辦最怕三個電話
●拆遷辦最害怕三個舉報電話
●政府拆遷款遲遲不給怎么辦
●拆遷款不給去哪個部門投訴最有效
●拆遷款不給去哪個部門投訴舉報
●拆遷款不給哪里投訴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2025房屋拆遷補償遲遲不到位找誰投訴,拆遷補償款遲遲不到位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蔣然麗
內容審核:路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