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認定發明專利侵權,可以通過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滿足以下情形進行認定:未經許可制造專利產品的;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
認定發明專利侵權,可以通過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滿足以下情形進行認定:未經許可制造專利產品的;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等。
一、產品侵權行為的表現形態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1、直接侵權行為
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形式包括:
(1)制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仍然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2、間接侵權行為
這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并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間接侵權行為通常是為直接侵權行為制造條件,常見的表現形式有:行為人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于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于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托,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的行為等。
二、外觀設計侵權行為包括哪些
1、未經許可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2、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4、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5、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
6、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7、冒充專利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一條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三、直接侵權行為。
主要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或利用專利方法獲得的專利產品,以及制造、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其表現形式包括:
(1)制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仍然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一般可以從以下的3個方面來判定,發明專利是否構成侵權:1、技術特征比對方法。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在專利權保護范圍內;2、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和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等同技術特征;3、進行侵權判定,不可以通過專利產品和被訴侵權技術的方案來進行直接比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五十九條 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一)項、第五十六條規定申請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其以合理的條件請求專利權人許可其實施專利,但未能在合理的時間內獲得許可。
第六十條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給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應當及時通知專利權人,并予以登記和公告。
給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應當根據強制許可的理由規定實施的范圍和時間。強制許可的理由消除并不再發生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專利權人的請求,經審查后作出終止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
法律分析:涉案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全部相同,則構成侵權;涉案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多于專利的技術特征,也構成侵權;涉案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有相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分析:構成專利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對于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為衡量其情節輕重的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五條 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三年內,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法律分析:算侵權。專利侵權遵循全面覆蓋原則,只要當事人的產品所包含的技術特征是否完全覆蓋對方專利的權利要求,就構成侵權,不論是否改進技術。專利侵權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
一、專利有效;
二、進行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
《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
●發明專利侵權的判斷原則有哪些
●發明專利的認定
●發明專利侵權判定標準
●發明專利侵權行為
●發明專利類型判斷
●如何定義發明專利
●發明專利權是什么法
●發明專利歸屬及判斷標準
●發明專利侵權怎么判斷
●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行為
●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行為
●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責任
●發明專利如何判定侵權
●發明專利侵權的判斷原則有哪些
●發明專利的認定
●發明專利類型判斷
●發明專利侵權行為
●如何定義發明專利
●怎樣才算是發明專利
●在公司發明的專利屬于誰,在公司里發明專利是自己的嗎: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什么是授權發明專利?,授權發明專利什么意思: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是什么,發明專利授予專利權的條件有哪些: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什么是發明專利?,發明專利定義是什么: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有什么用,發明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的區別: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如何判定發明專利的侵權,發明專利侵權判定: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授權專利和發明專利區別,授權發明專利什么意思: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什么樣的發明可以申請專利,發明專利包括哪些類型: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定義是什么,發明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的區別: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是知識產權嗎,發明權屬于知識產權嗎: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授權發明專利什么意思,專利權人和發明人有什么區別: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算知識產權嗎,發明權屬于知識產權嗎: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權屬于知識產權嗎,發明專利算知識產權嗎: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的區別,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有什么用: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申請可以有幾個發明人?,發明專利如何申請: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申請專利可以有幾個發明人,發明專利如何申請: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發明人前幾名有用嗎,專利上第幾發明人有用嗎: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一般前幾個人有用,專利申請人和發明人的區別是什么: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發明專利第三發明人有用嗎,專利第二發明人有用嗎:今日征拆法律知識更新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發明專利侵權的判斷原則有哪些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楊俊
內容審核:劉偉濤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