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中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一、土地征收的條件是什么依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征收的法定條件是:1、征收土地必須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2、征收土地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的專有權利,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征地權。3、必須依
依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征收的法定條件是:
1、征收土地必須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
2、征收土地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的專有權利,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征地權。
3、必須依法取得批準。國家征收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并組織實施。
4、必須依法對被征地單位進行補償。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5、征地實行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征收土地的補償費的收支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同時《土地管理法》還明確規定,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二、土地征收怎么算土地征收的賠償計算大致分為兩類:
1、土地補償計算:
(1)土地補償費=被征地畝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2)安置補助費=需要安置的人數×年產值×補償倍數;需要安置的人數=被征地數÷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數。
2、青苗補償費計算。青苗補償費是指農作物正處于生長期未能收獲,因征用土地需要及時讓出土地,致使農作物不能收獲而使農民造成損失,所給予土地承包經營或者土地使用者的經濟補償。青苗補償費的標準一般農作物最高按一季產值計算,如果是播種不久或投入較少,也可以按一季產值的一定比例計算。青苗補償費的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規定并公告。青苗補償費=年產值÷耕種季數。
三、征收中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實踐中,停產停業損失補償的范圍限于直接經濟損失,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方面是經濟損失即因停產、停業使被征收人失去了獲得利潤的機會,經濟損失其實就是被征收人的利潤損失;
另一方面是因征收搬遷而必須發生一些費用。
總體來講,房屋征收活動中產生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的范圍一般有以下八大項:
1、設備、儀器、生產成品、半成品或商品的搬遷運輸費用;
2、設備、儀器、搬遷過程中發生損壞的費用及重新安裝調試的費用;
3、生產成品、半成品或商品搬遷過程中發生損壞的費用;
4、停產停業期間職工(包括離、退人員)工資、福利費、各種保險等社會基金;
5、企業因征收倒閉、解散后職員的安置費用;
6、為特定經營環境而設的牌匾及其他裝飾物的報廢損壞的費用;
7、生產、經營證照的重新辦理或變更的費用;
8、因解除房屋租賃關系而發生的房租損失及違約賠償金或安置房屋承租人的費用。
以上就是北京圣運律師小編為大家整理介紹的關于"征收中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等相關法律知識。關于征收補償需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來判斷,如果當事人對于征地情況有異議的話,可以向當地的土地管理部門申訴來處理。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北京圣運律師,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提供幫助。
內容審核:圣運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征收中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征收中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