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2025,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一)資助參保、參合醫療救助:按比例資助城市戶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農村戶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新農合。 (二)門診醫療救助 1、特殊慢性病門診救助
(一)資助參保、參合醫療救助:按比例資助城市戶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農村戶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新農合。
(二)門診醫療救助
1、特殊慢性病門診救助
針對醫療救助對象中患有特殊慢性病及重度殘疾人員(一至二度殘疾),由民政部門給予每人每年不低于300元的醫療救助卡,用于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治療和定點藥店購藥(特殊慢性病按照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規定的病種)。
2、大病門診救助
救助對象中患類同于惡性腫瘤(放化療)、白血病等需長期維持治療又不需要住院的大病人員,經旗縣級以上醫院證明(包含旗縣級)和門診費用票據。
(1) 一個自然年度門診費用在10000元以內的,經醫療保險部門門診報銷后,由民政部門每年給予不超過3000元的大病門診救助;(2)一個自然年度門診費用在10001—20000元以內的,經醫療保險部門門診報銷后,由民政部門每年給予不超過5000元的大病門診救助;(3)一個自然年度門診費用超過20000元的,經醫療保險部門門診報銷后,民政部門參照普通疾病住院醫療救助比例和額度給予救助。
3、普通疾病門診救助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患病在門診治療的,不分病種,其門診醫療費用經醫療保險門診報銷后,屬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門診費用,由民政部門按照60%比例給予救助,年門診救助不超過200元。
(三)住院醫療救助
(1)基本醫療救助對象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患普通疾病住院治療,住院醫療費用經居民醫保或新農合按規定比例報銷后,自付部分(可報銷的目錄)在1000元以內的,由民政部門給予全額救助,但一個自然年度累積救助額不得超過2000元;自付部分(可報銷的目錄)超過1000元的,由民政部門按不低于60%的比例給予救助,一個自然年度最高救助1.5萬元。
(2)低保邊緣人員
低保邊緣人員患普通疾病住院治療的,一個自然年度住院治療費用在3萬元以上的,經居民醫療保險或新農合按規定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在5000元以上的,超過部分由民政部門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給予救助(一年救助一次),年最高救助1.2萬元。
2、重特大疾病住院醫療救助
醫療救助對象中患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重性精神病、終末期腎病、耐多藥結核病和布魯氏桿菌病住院治療的,按照自治區和呼市的相關政策規定進行救助。
(1)基本醫療救助對象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中患21種重特大疾病住院治療的住院治療費用經醫療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由旗縣區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內最高救助額度為10萬元。
(2)低保邊緣人員
低保邊緣人員患21種重特大疾病住院治療的住院治療費用經醫療保險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由旗縣區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額度為5萬元。
3、21種以外重特大疾病
(1)基本醫療救助對象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患21種以外的重特大疾病(惡性腫瘤)在自治區內的醫院治療,費用經醫療保險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由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額度為5萬元,在自治區外醫療機構治療的年最高救助3萬元。
(2)低保邊緣人員
低保邊緣人員患21種以外的重特大疾病(惡性腫瘤)在自治區內醫院治療費用超過3萬元的,經醫療保險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額度為5萬元,在自治區外醫療機構治療的年最高救助3萬元。
4、二次醫療救助和醫前救助
(1)二次救助
針對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孤兒患病住院實施醫療救助后,個人仍然無力承擔醫療費用的可以給予二次醫療救助。
針對低保對象患重特大疾病住院實施醫療救助后,個人仍然無力承擔醫療費用的可以給予二次救助。
(2)醫前救助
對有住院需求的,本人又無力承擔住院押金的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旗縣區民政部門可以給予適當的醫前救助,救助對象辦理出院手續后再結算。
拆遷沒有大病補償有,房屋拆遷的補償是對因為被拆遷人失去土地和房屋的補償。一,這幾類房子沒有證件也要賠償農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房子,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傳下來的房子,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即使沒有任何證件,也是合法的,可以得到全額賠償。新房新規,老房子舊規。簡單來說,只要房子是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建造的,就可以得到補償。祖屋代代相傳,只要被認定成功,就可以獲得報酬。由于城市發展需要拆除的房屋在城市周圍更為常見。二、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1)被征地村或村民小組建制被撤銷,且建制未被撤銷,但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以貨幣補償金額換取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其具體計算為(房屋拆遷單價合并為同面積新建多層商品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土地使用權基本價格補貼)擬拆除房屋建筑面積;(2)被征地村或村民小組制度未撤銷,且建筑條件易建的,被拆遷人可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村或居住區范圍內的宅基地上申請新建房屋,并獲得相應的貨幣補償。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單價結合新增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積;被拆遷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費用。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條、第十九條規定,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根據立法精神,對被征收房屋的補償,應參照就近區位新建商品房的價格,以被征收人在房屋被征收后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降低為宜。
房屋拆遷時,沒有大病補償。房屋拆遷的補償是因為被拆遷的人失去了土地和房子。對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時征收的與房屋相似的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根據立法精神,對被征收住房的補償應參照新建住房價格,以被征收人被征收后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下降為準。一、房屋拆遷時沒有大病補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對于農村土地征收規定有所不一樣,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二、房屋拆遷房屋拆遷,是指因國家建設、城市改造、整頓市容和環境保護等需要,由建設單位或個人對現存建設用地上的房屋進行拆除,對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進行遷移安置并視情況給予一定補償的活動。拆房、搬遷、還建等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法律關系。近十多年,各地制定了許多關于拆遷補償和安置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1991年3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拆遷條例》), 標志著城市建設走上了依法拆遷的道路。根據《拆遷條例》的規定,國家建設部主管全國的城市房屋拆工作,這個的主要職責是制定房屋拆遷法規、規章、方針和政策、監督、檢查和指導各地房屋拆遷工作。綜上所述房屋拆遷補償的知識土地和房子,對于個人的大病需要找到對應的醫療保險進行補償,和房屋拆遷并不一樣,所以在房屋拆遷時是不會得有大病補償的。
大病救助補償標準如下:1、城鄉低保對象、見義勇為負傷人員因病(傷)住院,經新農合、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后,按照60%比例給予救助,一次救助最高封頂線為20000元。2、重點優撫對象(不含1到6級殘疾軍人、7到10級舊傷復發殘疾軍人)因病住院,經新農合、居民醫保、大病保險和優撫部門專項救助報銷后,每人每年最高給予20000元救助。3、低收入困難家庭和患重大疾病家庭難以負擔的困難群眾因病住院,經新農合、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后,按照20%比例給予救助,一次救助最高封頂線為10000元。4、城鄉低保對象住院救助金額達到封頂線后,自付費用以10000元為起點,10000元以上部分按照30%比例進行二次救助,每人每年不超過40000元。大病救助申請需要以下資料:1、申請表:需填寫大病救助申請表并加蓋醫院公章。2、身份證明:申請人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明。3、醫療證明:需提供醫院出具的有關病情和治療情況的證明文件,如門診病歷、住院病歷、檢查報告、化驗單、手術記錄等。4、費用證明:需提供醫院出具的有關治療費用的證明文件,如住院費用詳單、住院收據、醫保結算清單等。5、家庭收入證明:需提供家庭成員收入證明,如工資、勞務報酬、經營所得等。6、家庭成員關系證明:需提供家庭成員關系證明,如戶口簿、結婚證、出生證等。綜上所述,需要根據當地規定提交相關資料,具體要求可能因地區和政策而異,建議在具體申請過程中咨詢當地醫療保險部門或社會救助部門。【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二十八條 下列人員可以申請相關醫療救助:(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二)特困供養人員;(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
一、包括的病種
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惡性腫瘤或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腦中風;重度燒傷;高血壓Ⅲ期(有心、腦、腎并發癥之一的);糖尿病(合并感染或有心、腎、眼、神經并發癥之一的);白血病(俗稱血癌);紅斑狼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j;慢性重癥肝炎;嚴重燒傷(燒傷面積30%以上且深2度及以上,15%以上且深3度以上,兒童燒傷面積減半);癱瘓(肌Ⅲ級及以卜半年以上);重度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病之一的)。以及以下醫療救助:血播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耐藥結核病;糖尿病合并結核;艾滋病合并結核;結核病合并藥物不良反應;肺結核合并呼吸功能不全。以及新增加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標危組、中危組,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兒童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兒童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等。
二、補償的額度
2016年的補償政策是:住院統籌+門診慢病+門診統籌+大病保險,其中,補償封頂線為35萬元,其中:
1、每人當年累計報銷封頂線為15萬元(包括住院統籌、門診統籌和門診慢病);
2、大病保險二次補償報銷封頂線為20萬元。
3、參加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城鄉居民在基本醫療報銷的基礎上,個人負擔合規費用超過1萬元以上部分分四段累計補償,即1-3萬元部分按50%、3-8萬元部分按60%、8-15萬元部分按70%、15萬元以上部分按80%的標準予以補償。
(一)資助參保、參合醫療救助:按比例資助城市戶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農村戶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新農合。
(二)門診醫療救助
1、特殊慢性病門診救助
針對醫療救助對象中患有特殊慢性病及重度殘疾人員(一至二度殘疾),由民政部門給予每人每年不低于300元的醫療救助卡,用于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治療和定點藥店購藥(特殊慢性病按照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規定的病種)。
2、大病門診救助
救助對象中患類同于惡性腫瘤(放化療)、白血病等需長期維持治療又不需要住院的大病人員,經旗縣級以上醫院證明(包含旗縣級)和門診費用票據。
(1)一個自然年度門診費用在10000元以內的,經醫療保險部門門診報銷后,由民政部門每年給予不超過3000元的大病門診救助;(2)一個自然年度門診費用在10001—20000元以內的,經醫療保險部門門診報銷后,由民政部門每年給予不超過5000元的大病門診救助;(3)一個自然年度門診費用超過20000元的,經醫療保險部門門診報銷后,民政部門參照普通疾病住院醫療救助比例和額度給予救助。
3、普通疾病門診救助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患病在門診治療的,不分病種,其門診醫療費用經醫療保險門診報銷后,屬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門診費用,由民政部門按照60%比例給予救助,年門診救助不超過200元。
(三)住院醫療救助
(1)基本醫療救助對象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患普通疾病住院治療,住院醫療費用經居民醫保或新農合按規定比例報銷后,自付部分(可報銷的目錄)在1000元以內的,由民政部門給予全額救助,但一個自然年度累積救助額不得超過2000元;自付部分(可報銷的目錄)超過1000元的,由民政部門按不低于60%的比例給予救助,一個自然年度最高救助1.5萬元。
(2)低保邊緣人員
低保邊緣人員患普通疾病住院治療的,一個自然年度住院治療費用在3萬元以上的,經居民醫療保險或新農合按規定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在5000元以上的,超過部分由民政部門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給予救助(一年救助一次),年最高救助1.2萬元。
2、重特大疾病住院醫療救助
醫療救助對象中患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重性精神病、終末期腎病、耐多藥結核病和布魯氏桿菌病住院治療的,按照自治區和呼市的相關政策規定進行救助。
(1)基本醫療救助對象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中患21種重特大疾病住院治療的住院治療費用經醫療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由旗縣區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內最高救助額度為10萬元。
(2)低保邊緣人員
低保邊緣人員患21種重特大疾病住院治療的住院治療費用經醫療保險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由旗縣區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額度為5萬元。
3、21種以外重特大疾病
(1)基本醫療救助對象
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患21種以外的重特大疾病(惡性腫瘤)在自治區內的醫院治療,費用經醫療保險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由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額度為5萬元,在自治區外醫療機構治療的年最高救助3萬元。
(2)低保邊緣人員
低保邊緣人員患21種以外的重特大疾病(惡性腫瘤)在自治區內醫院治療費用超過3萬元的,經醫療保險機構報銷后,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民政部門按照8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額度為5萬元,在自治區外醫療機構治療的年最高救助3萬元。
4、二次醫療救助和醫前救助
(1)二次救助
針對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孤兒患病住院實施醫療救助后,個人仍然無力承擔醫療費用的可以給予二次醫療救助。
針對低保對象患重特大疾病住院實施醫療救助后,個人仍然無力承擔醫療費用的可以給予二次救助。
(2)醫前救助
對有住院需求的,本人又無力承擔住院押金的基本醫療救助對象,旗縣區民政部門可以給予適當的醫前救助,救助對象辦理出院手續后再結算。
一、內蒙古征地補償
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是什么
●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是多少
●拆遷 大病
●拆遷大病補償有哪幾種
●拆遷戶可有大病補貼
●拆遷疾病補助
●動遷征收 殘疾 大病
●有大病和殘疾證拆遷有補貼
●動遷大病醫保補貼什么時候發下來
●拆遷戶重癥能補多少錢
●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是什么
●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是什么
●拆遷大病補償有哪幾種
●拆遷 大病
●拆遷戶可有大病補貼
●拆遷疾病補助
●動遷征收 殘疾 大病
●有大病和殘疾證拆遷有補貼
●動遷大病醫保補貼什么時候發下來
●拆遷戶重癥能補多少錢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2025拆遷對大病補償規定是多少,拆遷疾病補助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賀樂言
內容審核:王蘭律師